世人聞言,俱是麵色沉重。作為天下間最頂尖的妙手之一,他們又怎不知襄陽現在局勢,如果一味死守,即便此次安然度過,又能頂住幾次呢?一旦襄陽被破,長江防地便被蒙古衝破,到時大宋朝廷,定然滅儘無疑,北伐之時,可謂刻不容緩。再說,此時由大勝關豪傑會而來的武林中人正在老去,彆的武林人士,卻大多不肯在此死守,此時襄陽城中,可謂是武林力量最盛之時,再今後去,隻怕就越來越弱了。並且方誌興所獻寶藏,現在已耗損殆儘,再要練兵,也是無米之炊,乘著此次蒙古力量消弱之時北伐,可謂最好機會。想到這裡,世民氣中已經方向了這點。
不過沈清辰聞言,倒是辯駁起來:“郭大俠此言,小道不敢苟同。正因忽必烈要收伏軍心,我等更應噹噹即北伐纔是。如果等他完整收伏了這路雄師,北伐可就更無掌控了。並且此次蒙古雄師齊聚襄陽,北地處所不靖,郭大俠起兵的話,定會有人呼應,如果過些日子,以忽必烈的手腕,斷無這等能夠!”作為全真教之人,他久在北地,多年不聞大宋,對於臨安朝廷,天然冇有那麼多的忠心,之以是抗蒙,更多的是心胸公理、看不慣蒙古所為罷了。此次他帶領全真教世人南下襄陽,可謂冒了絕大風險,如果郭靖不能當即北伐,那就有些傷害了。
“郭大俠,你是襄陽城的主帥,不知有何設法?”看著世人神采,方誌興向郭靖問道。郭靖義守襄陽十數年,名聲可謂極大,城中精兵又是他所練,可謂是世人中最首要之人,他若下了決計,此次北伐可就定下一半了。
對於楊過武功,世人自是放心,不過聽到他所言,卻都是搖了點頭。若說普通的懲惡揚善、行俠仗義,楊過這類做法還能夠起到結果,但這等軍國大事,恐怕就不會有多大效果了。畢竟竄改一人的設法輕易。竄改全部朝廷的設法可就難了。即使理宗天子,也冇法在世人反對下決定這等大事。
“蒙古雄師雖敗,氣力倒是猶存,忽必烈更是雄才大略,賢侄為何以為此時便是北伐之機呢?”沉默了一會兒,一燈大師問道。他的大理國便是在忽必烈雄師威脅下,被迫投降,對此人極是顧忌。
“是啊,朝廷那邊固然對於蒙前人不可,對於我們這些武人,可就特長多了,如果到時他們以為我等是在背叛,那又如何是好呢?”洪七公擁戴道。
說完這些,方誌興拱了拱手,沉聲道:“諸位,機遇可貴,如果此次再不奮力一搏,隻怕忽必烈再次南下之時,我等可就再無機遇了!還望速下定奪!”可否打敗蒙古,或者讓宋朝多遲延一些時候,就看此次北伐的結果了,方誌興天然要極力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