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武夷山中,一對璧人正在浪蕩,兩人身著道袍,一紫一黃,男的豐神俊朗,女的如冰似玉,好像神仙中人,正可謂相得益彰。
劉整背叛後,方誌興已知北伐完整有望,再次黯然拜彆。厥後聽聞李璮起兵,複又與郭靖等人在襄陽照應,盼著大勝後獲得北地漢兵呼應。隻是可惜的是,襄陽兵馬連番交戰。怠倦之極,固然小勝數場,卻難有大的停頓,山東李璮那邊。也隻是困守濟南,終究被史天澤所擒。顛末此戰,世人熟諳到北地漢人已歸心蒙古。即使北伐偶有勝利,也難以如嶽飛北伐那樣獲得天下呼應。心灰意懶之下。方誌興不再做無謂之功,帶領楊過、郭破虜等人回返赤霞山莊。然後和李莫愁一起,在江南各地傳授太祖長拳和太祖棒法,以期這些百姓在蒙古兵馬到來時有些抵當之力。兩人自荊湖南路始,數月疇昔,已走遍江南西路,來到了東麵的福建路,路過武夷山,遂到此一遊。
李莫愁見他不住長歎短歎,心下有些煩惱,悔怨本身不該提及此事,惹的方誌興感慨。轉而想到另一件事,說道:“我看霞兒和破虜年紀都不小了,你籌算甚麼時候讓他們結婚呢?”
這男人恰是方誌興,中間女子,則是他的老婆李莫愁。光陰如梭,此時已經到了景定四年三月,間隔蒙哥身亡一戰,也已顛末端三年不足。開慶元年十仲春,忽必烈終究率軍北返,於次年蒲月在開平稱帝,建元中統。此時理宗天子又改了年號,是為景定元年,襄陽安撫使呂文煥在世人攛掇下,乘機上表北伐,獲得朝廷答應。方誌興、洪七公等聞訊趕來互助,和郭靖等人率軍進兵,卻為兀良合台所阻,幾人再擺二十八宿大陣,卻被兀良合台識得短長,避而不戰,終究對峙下來。景定二年六月,潼川安撫副使劉整以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投降蒙古,四川防地垂危。理宗天子大怒,命俞興討伐劉6,整,敗;又命京湖製置使呂文德進剿,襄陽兵馬亦被抽調前去,北伐至此暫止。
“誌興,但是還在擔憂襄陽?”目睹男人眉宇間似有憂色,那身著杏黃道袍的女子說道。
“流求,在泉州之東,距泉州約有三百餘裡,地近千裡,可謂東麵第一大島。此島古稱夷洲,也有說是三島中的瀛洲,可謂神仙之地!”方誌興還未答覆,便聽到一個聲音傳來。兩人轉頭望去,隻見一個約莫六七十歲的羽士,從山林中轉了出來,白髮童顏,仙風道骨,一派世外高人模樣,倒是同道之人。(未完待續。。)
不過提到“郭大俠”,方誌興眉頭更是緊皺。北伐失利以後,方誌興心知襄陽已不成守,力勸郭靖、黃蓉帶兵拜彆,到彆的處所盤據一方,對峙抗蒙大業。不過郭靖、黃蓉情意已決,誓與襄陽共存亡,對此並不承諾。方誌興無法之下,隻能帶走楊過、郭芙、郭襄、郭破虜等人,免得他們深陷此中。每當想起此事,貳心中都是感慨不已。
次年初。劉整不敵拜彆,瀘州光複。仲春。李璮獻漣海三城,殺蒙古戍兵。自海州泛海還攻益都,進據濟南。以後傳檄河北,邀各地漢兵起事,然應者寥寥。此時忽必烈已大敗阿裡不哥,調兵南下,遣史天澤、阿術等圍殲李璮,並阻回返襄陽後重又北伐的兵馬。七月,李璮兵敗被俘,為史天澤斬於軍前。忽必烈狐疑漢將與李璮暗有交通。罷漢地世侯,收攏兵權。襄陽雄師糧儘,亦退回,一時大戰暫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