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端。卻說河南衛輝府,有一個姓柳的官人,補了常州府太守,擇日上任。家中親眷設酒送行,內裡有一小我,乃是個傅學好古的隱士,曾到蘇、杭四周玩耍探友過來,席間對柳太守說道:“常州府與姑蘇府交界,那姑蘇府所屬太湖洞庭山某寺中,有一件希罕的物事。乃是白香山手書《金剛經》。這個古蹟代價令媛,今老親丈就在鄰邦,如果有個便處,不成不設法看一看。”那小我是柳太守平時極尊信的,他雖不好古玩,倒是個極貪的性子,見說了值令媛,便也動了火,牢服膺在心上。到任以後,也曾問起常州鄉士大夫,多有曉得的,隻是蘇、鬆隔屬,無因得看。他也不是本心要看,隻因令媛之說上心,企圖頻對人講,或有阿諛他的解意了,購求來送他未可知。誰知這些傳聞的人道是隔府的東西,他不過偶然問及,不覺得意。今後在任年餘,垂垂罷休長了。有幾個財主為事打通樞紐,他傳出密示,要姑蘇這卷《金剛經》。詎知財首要銀子反易,要這經卻難,雖曾打發人尋著寺僧求買,寺僧道是家傳之物,並無賣意。及至問價,說了令媛。買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搖點頭,恐怕做錯了買賣,折了重本,看不上眼,不是算了,寧肯苦著百來兩銀子送進衙去,回說“《金剛經》乃本寺鎮庫之物,不肯賣的,甘心納價”罷了。太守見了白物,收了頑涎,也不問起了。如此不止一次。
方丈謝了原差,回到下處。與辨悟道:“那邊提及,遭此一場橫禍!今幸得無事,還算好了。隻是剛纔聞聲說經上冇了了頭張,不完整,故此肯還。我想此經怎的不完整?”辨悟才把前日太湖中世人索看,風捲去頭張之事,說了一遍,方丈道:“此天意也!如果風不吹去首張,此經本日必定被留,非複我廟門統統了。現在雖是缺了一張,後邊名跡還在,仍舊歸吾寺寶藏,此皆佛天之力。”喜喜好歡,算還了房錢飯錢,師徒與道人三眾雇了一個船,同回姑蘇
小子因為勸說世人惜字紙,偶爾記起一件事來。一個隻因惜字紙拾得一張故紙,分解一大段佛門中人緣,有好些的靈異在裡頭。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