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新月為題,陳釀用“孤單”二字,是要言嫦娥的意象了。
二表姐的性子,七娘本也知的。她雖愛出風頭,卻不失開闊。
“是爛熟了,”七娘有些難堪,“可我……”
這是劉禹錫《踏歌詞》首句。
這般恩愛,直是羨煞旁人。
“仆人有酒歡今夕。”
“細雨濕衣看不見。”
七娘看看她,又看看座下世人,一時冇法。
花箋上有雲“新月”二字。
此為唐時李義山名句。
這師徒二人,竟對得景象相溶,天衣無縫。
不恰是與她一同入過太學的謝七娘子麼?
她緩緩抬開端,隻看向水榭劈麵的陳釀。隔著水簾,隻一個昏黃人影。
這首集唐,彷彿說著新月,又似說著他們。
向來,集唐當中,說1、三句是輕易些的。
清光似照水晶宮。”
此為唐末和尚貫休的《悼張古道》。
隻見他起家,舉杯道:
二來,若格律稍有不當,後句亦可行拗救之法,得成一詩。
七娘瞪了朱鳳英一眼,再不推讓,遂自抽了張花箋。
“分曹射覆蠟燈紅,
有人起鬨道:
重重水簾,煙影霧影,宮燈灑下清光。深沉夜色中,水波悄悄搖擺,燈火星星點點。
世人皆伸長了脖子,要看汴都城中最特彆的師徒二人,是如何行令的。
她一低頭間,倒是多情委宛,百般姿勢,隻在這一抹昏黃身影中。
自陳釀於宣德門前麵聖,彈劾蔡太師,汴京那個不知他的大名。
鄆王看她一眼,自是心有靈犀。
七娘看著他們,一時心有所感,倒見出些落寞來。
鄆王與朱鳳英看過。
門掩寒雲孤單中。
“門掩寒雲孤單中。”
朱鳳英遠瞭望著陳釀,輕笑一聲,自語笑道:
“射覆”,相傳為古時酒令。這會子正行酒令,倒也應景。
短短片時,隨口集唐已是不易。二人還兼顧著詩題、宴會應景、酒令應景,確是太可貴了。
鄆王佳耦,不愧為汴京才學之冠。
鄆王此句為結句,他遂道:
七娘悄悄歎了口氣,自是無人發覺。
一時候,世人無不歎服。
“分曹射覆蠟燈紅。”
“七娘,這會子可彆慫啊!不是已爛熟了麼?”
“不分桃花紅似錦。”
陳釀望向她身前一掛水簾,彷彿亦染著她的落寞。
“仆人有酒歡今夕,
此詩既出,座中之人再無人敢集唐。朱鳳英隻得換個輕易的,世人一處樂一樂,也就是了。
“陳先生,請!”
百尺樓高水接天。
她朝鄆王使了個色彩,鄆王解意,方道:
鄆王心道:既是行酒令,天然要有通報之意,此句非論格律、意境,恰是合適。
不獨朱鳳英,座中之人無不讚歎。
她四下看了看,低聲道:
其間隔著水簾,二人自是看不見。也不知她是言嫦娥,還是言本身。
朱鳳英聽他二人詩句,實在一驚。
“百尺樓高水接天。”
此句念罷,七娘心頭驀地一蕩。
“清光似照水晶宮。”
世人一時又朝七娘這頭看來。
“剛纔,鄆王與王妃一同業令。眼下隻陳先生一人,隻怕不公。”
七娘有些難為情,隻低頭道:
這是出自唐朝李頎的《琴歌》首句。此句吟來,恰應了本日宴會。
世人皆朝那處看去。
七娘還陷在方纔的落寞當中,本當攔著朱鳳英,誰知她竟兀自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