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嶺南、劍南、山南這幾道,固然也有幾個比較敷裕的州城,如益州、廣州、荊州等,但團體來講,還是遠不及中原之地的。
宇文節趕緊點頭。
不過冇有民政權的察看轉運使,權力也還是受限的。
道一級的三使中,經略安撫使固然號稱節帥,但實際上倒是最冇實權的一個。李逍既然都已經是內相了,讓他外放做個無權節帥,這不實際。
而大唐上州的刺史是從三品,三司長官天然不能比部屬刺史還低,因而最後便定在了正三品。
“我看能夠,讓李逍做嶺南察看轉運使,讓他去那邊監督那些嶺南的酋長們去,再替朝廷好好的征征稅賦。廣州港自南北朝以來,皆為大港,可現在朝廷收到的稅賦卻還不及赤山港如許一個新開港三年的商港,廣州的人丁也已經破了十萬,這但是我大唐繼長安、洛陽、揚州、益州以後,第五個破十萬人丁的州城,但稅賦卻太少了,讓李逍去那邊收稅去。”許敬宗捋著髯毛道。
宇文節還是比較老道的,曉得李逍現在受寵。若說隨便把李逍打發到哪個處所去,那不成能。
撤除邊陲諸道,彆的處所倒還都不錯,但黃河以北比起黃河以南要富庶,而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又要比長江以南更富庶。
“河東、河南、河北?還是淮南、山南、江南、嶺南?”
“不當!”
在早些年經曆了嶺南土酋兵變後,這些土人的權勢固然減弱了些,但仍然還是很強的。
隻說李逍才氣出眾,有管理處所的乾才,讓他主掌一地,生長處所,這纔是正司來由。
雖說處所很大,可有多少人丁?
察看轉運使賣力一道的官員監督考覈以及財稅轉運,說來這是權力極大的。
江湖越老,膽量越小。
全加起來,都冇一百萬人丁的窮偏處所,讓李逍去做個察看?李逍肯嗎?這不是明擺著奉告人家,李逍這是被貶了嗎?
在如許的環境下,朝廷節製力難以加強,稅賦征收更就彆提了。
想想李逍在安東,就三千老弱,他都有本領在那搞風搞雨,不但彈壓了百濟人複國,還把倭人大敗,又趁機兼併了新羅,愣是把一盤死棋給折騰活了。
李逍無錯無罪,總不能把人家貶謫,得有來由啊。
“要我說,還是讓他去嶺南道吧,嶺南也遠,但那邊相對來講環境較好點,不輕易有機遇讓李逍搞事情。”
“察看轉運使比起承宣佈政使來講,倒是還略權重些,隻不過讓李逍去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