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楊豐的步兵戰車,在曆次戰役中大放異彩,特彆是突襲加爾各答,更是讓全部天下瞠目結舌,以是各國對此類設備的研製都大大提早,以陸軍為主的蘇聯人對這類東西特彆是正視。但在冇有處理一些技術題目的環境下,他們仿造的第一款步兵戰車,還隻是處在實驗中,而作為應急設備的pt76卻在兩年前就已經大範圍投產,以度過布拉馬普特拉河為最首要目標的尼赫魯,立即大量從蘇聯采辦,這一次強渡作戰,他投入了整整四百輛。
“米格15!”
而在前麵,多量以各種船隻渡河的天竺軍,正源源不竭湧上南岸,這些木船都是在北岸支流瑪納斯河上製作,然後滿載兵士逆流直下,接著河水流向橫切南岸,其他首要進犯點也是如此,從喜馬拉雅山區湧出的一條條支流,正扮演著天竺人水上高速公路的角色。
這位旅長大人,非常愁悶地對著通話器喊道,很明顯作為批示官,他隻能在一輛冇有火炮的裝甲車內,看著彆人戰役,並且還得是在坦克的庇護下,這對風俗於衝鋒陷陣的他來講無疑是很痛苦的。
但是這時候已經晚了,一枚枚一零五毫米鎢芯脫殼穿甲彈,帶著數倍音速劃破氛圍時,那鋒利而又刺耳的吼怒聲轉眼即至,就像刺破紙片的錐子般,毫無停滯地擊穿了pt76那薄弱的裝甲,然後絕大多數炮彈又直接從另一麵飛出,此中一枚在飛出後,乃至又鑽進了前麵一輛pt76。
此時不列顛人也在用這類火炮進級他們的百夫長,他們用一個旅的百夫長mk3。從楊豐手中互換了兩百門l7,彆的加上全套設想圖和出產受權,因為在顛末測試後,他們發明這款實際上應當是他們的20磅炮擴膛生長起來的坦克炮,機能已經超越了他們正在研製中的l1型120炮。
“百夫長!”
以是他們必須戰役。
轉眼間登上南岸的超越一半pt76,就如許化作了燃燒的火團。(未完待續。)
一百餘門l7型坦克炮,幾近同時向著劈麵放射出火焰,而在它們劈麵,正在阿薩姆軍陣地上馳騁的pt76中間,正在響起無數驚駭絕望的尖叫。
楊豐的窮兵黷武,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想要湔雪熱誠。奪回落空的統統,他就必須抓住這個機遇。
阿薩姆。
伊爾4,伊爾28,伊爾3,大大小小,或螺旋槳或噴氣式的轟炸機,進犯機放棄了它們本來的職責直撲明軍轟炸機,但緊接著明軍護航的吸血鬼,流星乃至野馬也插手了疆場,而天竺人的拉9乃至拉11也不甘逞強。
而在今後的戰役中,再也冇有呈現過如此壯觀的場景,跟著導彈期間的到來,大型噴氣式戰役機的呈現,空戰已經走向了另一種形式,陳腐的大機群機炮廝殺期間,就像落日般帶著瑰麗的餘暉逐步沉下地平線。
……
三個重型坦克營,兩個裝甲步虎帳,數百輛坦克戰車構成的鋼鐵大水,就如許向著它們的聲援目標隆隆開進,而此時在格爾阿帕拉阿薩姆軍第四師防地上。仍然冇有撤退的阿薩姆軍兵士,正在搏命反對著天竺人的打擊。保衛著本身日漸繁華的故裡。
這場二戰後最大範圍的空戰中,兩邊投入了超越一千兩百架各種作戰飛機,乃至生長到最後轟炸機之間都開端相互拿侵占機槍對射,全部天空完整打亂了套,統統倖存者不管哪一方的,在他們的餘生中都無數次為本身能夠參與這場空前的大戰而高傲,這也是人類戰役史上,最後一次在一場戰役中投入如此浩繁的作戰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