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國_第二百九十章 袁世凱的末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陸宗輿苦笑道:“何嘗不是如此?實在日本人恐怕也不敢希冀能簽訂前提如此刻薄的條約,他們這麼做的目標,更多的是打擊袁世凱的名譽,令中國四分五裂。用心險惡啊”

陸宗輿笑著安撫道:“克公息怒,我料這密約斷難具名,我看日本當局的態度首鼠兩端,彷彿不太信賴,就是當局內部也幾近無人擁戴袁大總統,昨日我接到陸軍總長段祺瑞的密電,要求我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總統府初級軍事參謀蔡廷乾也給我來了電報,說是如果我敢具名,他就來東京殺我,然後他帶兵去和日本人打遊擊,克公,您聽聽,袁世凱身邊的人都是這類態度,這條約還能簽訂嗎????袁大總統也真是昏聵了,日本人如許的前提他也竟然敢同意,這條約如果真的簽訂了,他的聲望算是完整毀了。”

黃興也笑不起來了,感喟道:“潤生兄,現在的局麵你籌算如何辦?”

一九零七年,陸宗輿調任奉天洋務局總辦兼管東三省鹽務,前去瀋陽。當時吉林、黑龍江兩省用騾和馬運鹽,大車一次隻能拉幾百斤,從長春到哈爾濱一個來回要走一兩個月,一年中又有七八個月積雪不能走,幾萬噸的鹽積存著運不出去,而哈爾濱等地的老百姓卻買不到鹽吃。為甚麼不消火車運鹽?題目出在當權的慈禧太後身上,她向來對鐵路發急,驚駭修鐵路會沖壞了風水;再則,東北的鐵路是俄國人和日本人構築的,部下人不敢用火車運鹽。陸宗輿假裝不知此情,找了中長鐵路俄方路長構和,很快第一批鹽從鐵路起運了。

說實話,江淮軍目前的戰役力還真的不怕日本陸軍,如果日軍敢登岸,江淮軍仰仗火力的上風和暢旺的鬥誌以及公眾的絕對支撐,必定不會虧損,奉天城的戰役就是個例子,精銳的第五師團遇見顧南山的軍隊,不也被打的灰頭土臉?

民國駐日本公使館

袁世凱下台後任命陸宗輿為總統府財務參謀,一九一三年十仲春他作為駐日公使赴日,時年三十八歲。

用鐵路運輸後,每斤鹽的運費由一元錢降到幾分錢,且一年四時可隨時出運。運輸暢達了,鹽卻不敷賣了。陸宗輿又從東北最大的鹽場――營口田莊台鹽場動手,命縣令督辦將鹽工們全找返來,開礦采石,壘堤築壩,先築海塘,後建鹽場,不到一年,鹽場就變得繁忙非常。他還發明瞭補征法根絕官員舞弊投機,後被推行到天下。陸宗輿在東北辦理鹽務的三年裡,第一年就增收鹽稅九十三萬兩稅銀,到了第三年達一百六十餘萬兩。當陸宗輿離任分開瀋陽時,營口百姓敲鑼打鼓送來一頂鄉民們你一針我一針輪番繡成的“萬民傘”,表達對他的感激和推戴之情。今後,陸宗輿也被譽為“經商奇才”。

黃興也無法的笑道:“潤生兄也打趣了,柴東亮如果肯聽我的話,那他也不是柴東亮了”

“克公,孫先生是甚麼態度?”陸宗輿問道。

來自敵對陣營的兩人相處一室把酒言歡,倒也彆有一番情味。

山縣有朋一向討厭大隈重信???寺內正毅一向覬覦輔弼的位置????日本陸軍中充滿著親德派。

黃興喝了口酒道:“如果日本人威脅,海內袁世凱也不容你推委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