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倫點頭,卻聽景丹笑道:“張扶是左馮翊賊曹掾,與吾劃一郡,有一次休沐,他仍然不走,對峙坐曹治事。”
“諸君寂靜!”
事情還得從入冬時提及,第五倫宿世是南邊人,每逢夏季,常說本身“遭到了邪術傷害”,感覺極冷,蠻戀慕北方有暖氣。
即便有漢朝天子頭上的草木援助,常安柴薪仍然貴,第四喜道:“有些人家能買得起米,卻買不起薪炭,還好有芻稿啊。”
“伯魚傳聞過前漢成帝時,張扶主動放棄休沐,在官署辦公的事麼?”
第五倫挑出分歧比例製成的煤餅,塞進灶下,敲打燧石,試著點著秸稈——燃燒,這也是他穿越後學到的新技術,已經越來越諳練了。
禁令隻禁百姓,皇家、豪右卻肆無顧忌,構築宮殿、皇陵,加快了耗損。加上關中地盤貴至一畝一金,開荒好處太大,報酬製造的火焰總忍不住朝樹林伸展去。
不管哪個期間,燃料都是剛需,誰家也缺不了。更妙的是,新朝為了根絕盜鑄貨幣,製止攜銅炭的禁令,幾年前就迫於壓力拔除了。
若能處理前兩個弊端,減輕第三個,在無柴炭可用的環境下,煤何嘗不是一個好的挑選。
黃土就是黃土,關中平原隨便拿東西一挖,到處可得。
倒是傍晚第四喜返來時,看到院子裡的煤球一個不剩全不見了,頓時樂了。
次日又是個大好天,煤球裡的水分一點點減少,被第五福撿到廚房裡碼好,第五倫打發第四喜出門去後,便籌辦試燒了。
第五福滿臉的不甘心,但聽第五倫說如果做得好,他明天夕食有老肥肉吃,這才捋起袖子乾活去。
從西到東,順次是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義陵、安陵、長陵和陽陵,如同一串珍珠擺在常安以北。加上常安東南的霸陵杜陵,西漢十一名天子葬於山陵之下,中間另有很多太後、皇後和大臣的陪葬墓。
景丹笑而不言,第五福則被警告,也沉默無對,第五倫則說道:“後日輪到休沐,我要回長陵一趟。”
哦?大漢也有自發誌願踐行996的打工人?
另一個成果就是,常安百姓出城二三十裡,都撿不到柴火了。
芻稿就是農作物的秸稈,和漢朝一樣,新朝收租時,還要收一份“芻稿稅”,必須什物上繳,作為牲口夏季的口糧,或用於亭舍民戶取暖之用。機靈的商賈常常將多餘的乾秸稈大車大車運進長安售賣,並且這些東西不耐燒,春夏秋還好,夏季時仍不敷長安三十餘萬人燒。
王莽六筦之令也包含名山大澤,上山砍木是要收稅的,而終南山間隔長安一百多裡,那邊送來的柴薪附加了六筦稅、運輸費、過關稅,天然貴得要死。
可來到常安後,第五倫發明,人丁從帝國四周八方湧進京師,不管是九街八陌、東西二市的手事情坊、商店,還是一百六十閭的住民,都數量驚人。就更彆說宮女、官奴婢,南北兩軍,以及多達上萬的太門生了。
畢竟接連幾天的洗腦……不,是開會上課講新政之德,他們也頂不住啊。再木訥的人,對王莽和新朝的歌功頌德聽多了,也是會膩味的。
第四喜點頭:“貴也得咬著牙買,總不能每天過寒食節。”
“其長官左馮翊薛宣便疏導他,說日至時官吏遵循規定休假,由來已久,官署中雖有公職事,但家中也盼望私家世的恩愛情義。建議張扶順從世人風俗,回家伴隨妻女,設酒肴,請鄰裡,一起歡笑相樂,這才符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