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八十二章 目標:乾寧軍(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顯德六年(應曆九年)農曆仲春初九,柴榮車駕到達滄州城。雄師休整三天後,農曆仲春十二,柴榮下旨,命前鋒都批示使張藏英、副都批示使徐紹安率本部五千“神機軍”、及馬步軍一萬餘人先行北上,務必於旬日內拿下百裡以外的乾寧軍(寧州)治所永寧縣城。

進了房間,王峰一邊在親衛的奉侍下淨麵換衣,一邊命掌櫃的為世人籌辦飯食。待掌櫃的承諾著出去後,王峰這纔對隨行的親衛頭子週三郎說道:“三郞,待會兒吃過飯,你就帶著信物去‘暗羽’在本地的堂口,讓他們的大頭子來見爺。”

在王峰將翁婿二人的這個決定通過電台提交給“涼園”的委員會後不久,便接到了委員會的回電。委員會在回電中除了表示同意鐘、王二人的決定外,還從安然的角度解纜,要求二人及一眾親衛當即分開“大通堆棧”,前去“暗羽”乾寧軍(寧州)分堂的安然據點去,在那邊等候王洪那邊的動靜。

聽這位分堂堂主如此一說,王峰和鐘有朋內心也就有了底。王峰接著問道:“除了王刺史外,乾寧軍(寧州)其他官佐軍將近來表示如何,可有異動?”

回到“大通堆棧”後,鐘有朋將本身與王洪相同的成果告之王峰。對於如許的成果,王峰天然也是非常歡暢。不過,固然鐘有朋對王洪能夠依約行事很有信心,但正所謂“民氣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不管王洪話說很多好,終究成果還是要看實在際施動。是以,一貫講究辦事穩妥、行事謹慎謹慎的鐘有朋此時並冇有完整放下心來。他在與王峰籌議了一番後,翁婿二人分歧決定臨時留在永寧縣城,待局勢完整明朗以後再行分開。

“嶽父大人說的極是。”王峰附和誌,“以這個王洪的表示及永寧縣城的景象來看,小婿與嶽父大人要達到這趟遠行的目標應當不是甚麼難事了。”

待這位姓趙的分堂堂主施禮已畢,王峰這才問道:“趙堂主,你且向爺和鐘聯絡使稟報一下週軍起兵北上後,乾寧軍(寧州)刺史王洪及乾寧軍(寧州)各級官吏的反應如何,可有甚麼非常行動?”

鐘有朋聞言點點頭,對王峰說道:“看來這個王洪確切是個有城府、有才氣的官員。他不但對即將到來的大戰能泰然處之,並且對部屬的掌控也極好。現在周軍大兵壓境,他這永寧縣除了城門口保衛兵丁盤問得比平時嚴了一些外,不管是城中的百姓還是官府中的官吏守將,卻冇有一絲慌亂與不安。可見老夫當初冇有看錯這個王刺史,他公然是一個既識實務而又老於油滑且還很會仕進的人。”

應曆九年農曆仲春初八中午時分,鐘有朋和王峰在一乾親衛的保護下進了永寧縣北門。固然因為後周軍垂垂逼近,作為邊疆重鎮的永寧縣對來往行人盤問的遠比平時嚴格。但款式特彆的四輪馬車,以及車廂兩側代表“大互市行”——實際上就是代表“清園”兄弟——的八角星標記,讓鐘有朋、王峰等人在進城門時省卻了很多的費事。

在順利進城以後,不管是鐘有朋還是王峰都發明瞭一個征象,那就是固然永寧縣城門口的軍兵盤問較嚴,但軍兵的臉上除了峻厲與當真的神采外,並冇有普通軍兵麵對敵軍即將大兵壓境時的那種嚴峻、焦燥。不但城門口的軍兵如此,進城以後,城裡的行人百姓、商店門店,也均與平時無異。大師該趕路的趕路、該做工的做工、該做買賣的做買賣,並冇有大戰將至時的那種民氣慌慌與忐忑不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