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八十四章 駐蹕瓦橋關(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當然,瓦橋關關內及周邊周遭數十裡統共有民也不過萬餘人,慢說是供應後周十萬雄師,就連農曆三月初二插手校閱的那一萬餘周軍都供不起。所謂的犒勞全軍不過是一種說辭、一種情勢,真正能吃上、用上瓦橋百姓進獻的酒肉、財物的兵將不過是少數,絕大多數兵將吃的將仍然是周軍大營送來的飯食――真要把瓦橋百姓獻上的東西均勻分派,恐怕插手校閱的兵將們一人連一口酒、一塊肉都分不到。

雖說從這東西放在盤中、冒著熱氣、散著香味的環境來看,必然是一種食品。但上到天子柴榮,下到大內侍衛,卻冇有一小我能叫出這類食品的名字來。如許的環境令在場的大周君臣多少有些難堪,校閱台上的氛圍一時候有些冷。幸虧這類冷場持續的時候非常短,就在那盤吃食被放在禦案上的同時,一名穿戴打扮比較講究的胖員外走上前,指著那種吃食非常恭敬的向柴榮先容道:“陛下,這是小人的店主從外洋帶返來的一種糧食,名為玉米,味道甜美適口,請陛下咀嚼。”

顯德六年(應曆九年)農曆三月初二,瓦橋關南一塊麪積泛博的高地之上,北伐周軍的上萬人馬擺列開陣式,接管他們的仆人――大周天子的校閱。來自殿前司禁軍的馬步軍、侍衛親軍司的馬步軍,以落第一次參與這類大型校閱活動的“神機軍”馬步炮軍,都派出了本身最為精銳的部曲插手。

因而,他們在校閱的前一天便通過乾係找到了瓦橋關守將姚內斌,向其表示情願出錢出物,犒勞王師。但願這位父母官同意為大師引見,讓眾鄉親們能夠一見天顏。對於這些把握著瓦橋關絕大部分資本與人力、物力的處所權勢,即使是像姚內斌如許的一方主官也不敢明著獲咎――在這個官府能夠直接節製的範圍非常有限的年代,貧乏了這些處所鄉縉紳老的幫手,姚內斌的號令隻怕連關城都出不出。是以,在處所權勢向其提出這個要求的當晚,姚內斌便求見柴榮,將眾百姓鄉紳的慾望奏稟了上去。

在校閱場北邊,兵士們堆起了一座高大的土台,在上臨時搭建了校閱台。辰時末,作為校閱配角的柴榮在八名大內侍衛的簇擁下登上校閱台。在他身後,此次隨他一起出征的文臣武將以及新近歸附的遼國降臣也悉數參加,與他們的君主一起旁觀了這一場範圍浩大、氣勢不凡的疆場校閱。而在校閱台西側拱衛校閱台的一排大內侍衛當中,一身侍衛戎裝的林細雨也持槍挎刀的站在那邊,以這類冷靜無聞的體例為本身的夫君站腳助勢。[搜刮最新更新儘在;固然此時氣候陰沉,並且開端下起淅淅漓漓的細雨,讓人體味到了北方初春那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特性。但一來接連的勝利令柴榮豪情萬丈、熱血沸騰,並冇有把這點涼意放在眼裡。二來,明天淩晨臨出禦帳前,在林細雨再三的要求下,柴榮不得不向本身的愛妃讓步,不但穿上了非常豐富的內衣,並且還在龍袍內裡披了一件裘皮大氅。是以,站在校閱台上的他,此時並冇有感遭到多少涼意。

雖說前來覲見的都是處所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在本身地盤上說話算數的“地頭蛇”,但說到底他們也不過是小處所的小人物,見到柴榮這尊真龍,說不嚴峻、不膽怯那是假的。六小我離著禦座老遠便已跪伏在地,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禮,卻不敢昂首,仍然在那邊保持著五體投地的姿式,直到柴榮下旨令他們近前來發言,這才戰戰兢兢的站起家,在間隔柴榮比較近的處所重新跪下施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