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八十章 溯江而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夔州為巴東之咽喉,蜀軍於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布以重兵戍守,以阻斷敵軍溯江而上的戰船。彆的,還於沿江兩岸五裡範圍以內,或在山巒之上、或在半山腰間等適合駐紮之地設置營寨,架設了大量的拋石機和床弩,夾江佈陣、謹防死守,以求阻敵於江麵,不令其靠近夔州。

軍議不歡而散,回到本身府邸的武守謙心中極其不痛快。固然趙崇濟發起午餐後持續停止商討,能夠武守謙對高彥儔的體味,他卻很清楚這位寧江節度認定的事情是毫不會竄改主張的,下午的軍議本身和高彥儔必定還是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將時候毫偶然義的華侈掉,底子對擊退周軍起不到任何感化。現在周軍就在麵前,己方底子冇有那麼多時候來耗損到這類偶然義的爭論中去。

與宿世宋軍以步兵高傲江兩岸夾攻浮橋,焚燬這一禁止水軍戰船持續西進的最大停滯分歧,伐蜀東路軍麵劈麵前的三重木柵,決定藉機揭示一下本身的火力上風。因而,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十六淩晨,跟著陸上的程飛和水上的辛飛宇同時揮動手臂,佈設於大江兩岸的陸上炮兵陣地及於江中拋錨佈陣的水麵戰艦同時開炮。頃刻之間,整座攔江浮橋均被硝煙所覆蓋,並很快便燃起大火。中午時分,大火垂垂燃燒,這道為蜀軍所倚重的鎖江浮橋除了少量仍然帶著餘燼、冒著黑煙的木料殘骸跟著江水四散飄零、浮浮沉沉以外,再無一絲陳跡留下。

見自家主帥渾身浴血的回到府內,且身邊並無其他兵將跟從,節度判官羅濟便知白帝城局勢已去。因而趕緊上前勸說高彥儔,勸其趁著這會兒城內局勢混亂,周軍尚未封閉全城的機遇,速速離城,返回成都。高彥儔聞言卻搖了點頭,歎道:“高某當年曾經將秦川失於周軍之手,現在又有力守住夔州,即使主上刻薄不殺高某,高某又有何臉孔見蜀人父老!”

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十六午後,伐蜀東路軍登陸兵馬全數重新登船,持續溯江而上,於第二天一早進至夔州治所白帝城以西江麵。

利州位於嘉陵江東岸,群山環抱,情勢險要,是入蜀之咽喉要路。【首發】固然周軍具有刁悍的氣力、遠超這個期間的兵器設備,可麵對仍然處於這個期間應有程度的蜀地交通前提、麵對已被蜀軍燒燬的棧道,以唐潮、穆特爾之能,亦無可何如——實際上,不但他們無能為力,就算把科技部統統兄弟都叫來,除了遵循這個期間的體例重新修複棧道外,也一樣無計可施。為此,唐潮和穆特爾二人不得不臨時停下打擊的腳步,一方麵由唐潮率部分兵馬留駐嘉川,構造隨軍夫子工匠補綴被損棧道,並攻占小漫天寨;另一方麵遵循宿世宋軍伐蜀之舊事,由穆特爾率伐蜀北路軍步兵主力繞行嘉川東南邊向的羅川小道,與唐潮所部於深渡會師,同攻利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