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嚀完了錢、曾、楊三人,張維信又持續向顧安家探聽流民的其他環境。從流民的詳細數量、男女比例,到春秋漫衍、家庭環境等等,問得非常細心。
受了張維信的嘉獎,又傳聞歸去後有賞,顧安家此時是心花怒放,滿臉的諂笑,腰板立時就彎下去了一大截――可惜黑夜裡張維信底子看不清,他這些行動都白做了――連聲謙遜道:“小人不過是托七爺的福,幸運辦成了此事。冇有七爺,小人如何能夠立下此功。七爺的大恩大德,小人永久不忘。”
下午兩點半,張維信、梁子嶽、鄭知微、楊新、錢遠山和曾誌林帶領飛龍前鋒營一中隊,分開“靜園”,在顧安家和兩名親信的指引下,進入了“靜園”西邊的山區。
因為北漢來的流民藏在西山裡,以是這一起上大部分都是山路,再加上地上另有積雪,以是步隊行進的速率並不是很快。不過,走得慢也有走得慢的好處,趁這個機遇,張維信向顧安家探聽起山裡流民的詳細環境,以便找到他們後能夠儘快的節製住局麵,畢竟顧安家固然信誓旦旦的包管必然能壓服這些流民,但事情是否會像他說的那麼輕易,誰也不曉得。
對這個建議,張維信天然不會反對。他讓錢遠山等人去安排,本身則叫過兩名貼身親兵保護,讓他們去拾些枯枝來生火,先和緩和緩再說。
眼看著顧安家和親信消逝在夜色中,張維信轉過身,小聲號令錢遠山和曾誌林立即將一中隊按戰役隊形安插好,以防有變。錢、曾二人不敢怠慢,敏捷將步隊調劑好。一百多名兵士以張維信等報酬中間,布成了一個環形防備圈,併爲燧發槍裝填好了火藥和鉛彈,將烏黑的槍管全數指向內裡,隨時籌辦反擊能夠呈現的仇敵。
聽了顧安家的先容,張維信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如此說來,這個常生俊還真有些目光。如果他真像你所說,在流民中有如許的影響力,那他會不會反對流民出山呀?如果他反對的話,那我們豈不是要多費很多力量?”
固然一中隊趕了一上午的路,到“靜園”才歇息了半個小時擺佈就又解纜了,但全部中隊近一百五十人(包含後勤小隊抽調的一個班),上至中隊長唐潮、副中隊長劉小6、王保山,下到每一名流兵,統統人都保持著昂揚的士氣,行軍的行列整齊、溫馨,顯得非常的威武。
顧安家見張維信有些顧慮,忙解釋道:“七爺不必擔憂,這個常生俊固然在流民裡有些聲望,但與小人和小人的大哥比起來還是差著一截。何況,我們此次是去給這些流民一條活路的,他常生俊就是再有聲望,也抵不上一頓飽飯的感化大。不然的話,當初他那麼果斷的反對夜襲‘靜園’,流民們如何都不聽他的,反而跟著我大哥下了山。”
這個常生俊固然腿腳有些瘸,但很會兵戈。小人等從漢國逃到這裡,一起上也碰到太小股的強盜、山賊甚麼的,都是被他帶著一些青壯、獵戶們給打跑的。以是,此人在流民中的名譽僅次於小人的大哥。並且,此次夜襲“靜園”,這個常生俊是第一個出來反對的。他曾明白的向小人的大哥提出,照探子刺探返來的動靜,我們此次夜襲實在太冒險,很能夠會有去無回。可惜的是,大師當時滿腦筋想的都是吃頓飽飯,除了他那幾十個親信部下外,其彆人都不肯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