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六十二章 “萬邦來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至於這座新的造船基地和水兵基地的選址,穿越團隊委員會和軍事部、科技部、商貿部、後勤部等部分的定見根基分歧,都偏向於在吳越國姑蘇地區鬆江入海口四周,也就是宿世上海市地點的位置停止扶植。

建隆二年農曆玄月十二,後周朝廷下旨,改原江南之地為江西道,以曾誌林為權江西道安撫製置使,總領江西道軍事、民政——其湖南道安撫製置副使之職同時免除。彆的,按照委員會決定,“飛龍軍”第三分解步兵師第一團、師屬炮兵團主力,以及“保安軍”八個團駐守江西道,歸曾誌林統領。

不過,與當初湖南道隻安排牢固命量的兵馬駐紮,並由安撫製置使統領分歧的是,委員會在安排上述嫡派軍隊進駐金陵城表裡的同時,還按照此後計謀打算和作戰的需求,決定在江西道境內建立兩處新的軍事基地。此中一處新軍事基地為水兵陸戰隊南邊練習基地,打算設立於江陰軍,用於已經被提上日程的水兵陸戰隊第二團的組建與練習——如許,在一向被借調在外的水兵陸戰隊第一團此番隨南征軍主力歸建“飛龍軍”水兵大沽基地體例後,下一次對南邊停止撻伐時,便不必再千裡迢迢的征調這支水陸兩棲作戰的精銳了。另一處新軍事基地為步兵南邊練習基地,打算設立於江西道洪州南昌城,用於培訓“飛龍軍”及“保安軍”各部熟諳南邊山嶽叢林地形,適應南邊潮濕多雨、煙瘴橫行的氣候,以備下一步撻伐後蜀及南漢等盤據政權之用——此次南征江南,周軍所傷亡的五千五百餘名兵將中,有近七成是因為不適應南邊氣候、水土不平而抱病等非戰役喪失所形成的,真正因戰役而傷亡的人數不過兩千餘人。以是,在長江以南扶植新的練習基地,增加周軍適應南邊氣候的才氣能夠說是迫在眉睫。

因而,自建隆二年農曆十月中旬開端,吳越、後蜀、南漢,乃至清泉軍、定難軍等一向侍周甚恭、與中原朝廷素無糾葛的處所政權前去開封進貢、輸誠的使者便不斷於道,明顯一副萬邦來朝的氣象。一時候,禮部及鴻臚寺賣力歡迎的官員是忙得不亦樂乎。

固然光祿大夫也好,隴西郡公也罷,不管甚麼樣的封號都竄改不了其從一國之君變成階下之囚的究竟,可如許的措置已經比其在路上所假想的能夠對本身的措置要優渥很多、仁慈很多了。以是,在獻降典禮結束以後,李煜便帶著本身的家人、侍從回那座賜給他的大宅當寓翁去了。既冇有像宿世因為感覺被封“違命侯”是莫大欺侮而整日酗酒,也冇有因為本身內心的痛苦與憋屈而不竭寫詞作詩來表達不滿——雖說記念江南風情、金陵美景的詩詞厥後也寫了很多,可起碼冇有表示出對朝廷的不滿、對官家的痛恨,從而使本身得以活得更悠長、更安閒。

建隆二年農曆十月初三,李煜白衣紗帽率江南一眾文臣武將數十人至明德樓下待罪。而在樓上,後周小天子柴宗訓在建國侯、檢校太尉、樞密副使、同平章事、右衛大將軍、領忠正節度使徐紹安,以及建國侯、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右侍郎張維信的伴隨下接管了李煜的請罪,並由內侍寺人宣讀了納降釋罪的聖旨。不過,與宿世將李煜這個屢勸為降的可愛傢夥恨得牙根癢癢的趙匡胤分歧,從未希冀過對方能夠主動投降、一向都遵循渡江南征處理南唐題目停止策劃的穿越團隊,對李煜的感觀與之前投降的高繼沖和周保權並無辨彆。是以,賣力覈定聖旨的張維信並冇有給李煜加阿誰既帶有調侃,又帶有欺侮性的封號“違命侯”,而是遵循趙光義即位後給李煜所加封號,封其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大將軍、隴西郡公,封他的正宮娘娘小周後為鄭國夫人,並賜其宅院住處,以安設隨裡手人、仆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