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諸位兄弟,錢遠山等軍事部成員當即開端動手實施已經獲得全休大會通過的“砥礪二號行動”打算。
按照打算,“飛龍軍”將派出兩個步虎帳、一個兩個炮兵連、兩個馬隊連、遊馬隊小隊、“狼牙”小隊,以及後勤營的大部,總計兩千餘人蔘與此次行動。不過,為了儘量不引發官府的重視,減少在行進途中不需求的費事,參與此次行動的“飛龍軍”並冇有以一個團體的情勢呈現,而是按照軍事部的打算化整為零,在分開良鄉後,便逐步停止分離。在大隊人馬到達易州附近時,這兩千餘人的軍隊便已經分拆成多個小個人,顛末僑裝打扮,彆離以商隊、流民等名義,自易州轉而西向,沿著金陂關、飛狐縣、靈丘縣一線,自幽都府進入蔚州,並終究自瓶形砦進入北漢境內。
不過,這白石寨固然氣力與之前比擬大增,但看在唐潮眼裡卻一樣是不堪一擊的草寇。仰仗本身身邊的這一個連的兵士,完整有才氣將其一網打儘。唐潮之以是會有這類設法,並不是輕敵,也不是傲慢高傲,而美滿是出於對兩邊氣力的比較――一個連的“飛龍軍”固然在人數上比白石寨的嘍兵少量多,但裝備“五五”式步槍和迫擊炮的他們,雖說不上以一當百,但麵對白石寨嘍兵如許的敵手,以一當十倒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固然“飛龍軍”此次北漢練兵遵守的是“以戰養戰”的補給政策,但一方麵因為“飛龍軍”有大半路程是在遼國境熟行軍,冇法當場處理補給題目。另一方麵,因為此時“飛龍軍”已經實現了設備的全火器化,對彈藥的後勤供應的依靠性非常強――冇有了彈藥支撐的“飛龍軍”如果純靠冷兵器作戰,那麼不管是其戰役力,還是傷亡數字,都會與設備火器時有極大的差異。以是,在參與此次行動的“飛龍軍”大隊還在軍隊埋冇的山穀中休整的時候,兩支彆離扮裝成大商隊和北漢流民群體的先頭軍隊就已經出了山區,沿著靈丘古道向靈丘縣進發。他們的任務一是為後續軍隊探路、打通沿途各城及各關卡的樞紐,二是在沿途挑選兩到三處合適的地點建立兵站,以便及時高效的為前麵的行動供應後勤援助――委員會和軍事部的意義偏向於平滅沿途碰到的大小盜窟草寇,操縱他們的盜窟來屯積設備和糧食。如許,既能夠有效埋冇本身,又能夠及時為軍隊奉上給養,算是個一舉兩得的體例。
車隊在金陂關下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過關。順利通過金陂關守軍的查抄後,車隊持續前行。約莫走出十來裡後,唐潮叫停了車隊,在前後察看了一番,確認附近冇有來往的商隊或搭客後,便向與他同業的常生俊點了點頭,對方見狀當即心領神會,向步隊呼哨一聲,收回了暗號。
究竟證明,唐潮的判定是非常精確的。當他帶領一個連的“飛龍軍”呈現在對方大寨之前時,在人數上具有絕對上風的白石寨嘍兵並冇有出寨迎戰,反而是緊閉寨門,擺出一副據寨死拚的架式――這也怪不得那三位寨主和部下嘍兵,在輕鬆平滅三寨後,“飛龍軍”那身花花綠綠的迷彩服已經成了幽都府綠林道上統統山賊草寇最驚駭的打扮。是以,麵對人數隻要本身三分之一的“飛龍軍”,白石寨的嘍兵們除了握緊本技藝中的兵器,神情嚴峻的向寨牆下張望外,底子不敢出寨與“飛龍軍”做麵劈麵的廝殺――固然他們也曾耳聞劈麵這支軍隊具有相稱短長的新式兵器,小小的寨牆底子擋不住對方的打擊,但那用石塊和木頭堆壘起來的寨牆還是嘍兵們心中獨一的但願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