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全部大會前後一共開了三天,除了委員會及各職能部分就上一年度的事情做陳述外,還審議了各部分上一年度的預算履行環境,下一年度的事情打算和預算環境,並且通過了有關年關分紅嘉獎的計劃。
白石寨本來範圍並不大,有三位大小寨主,約莫兩百餘名嘍兵。因為間隔當初被“飛龍前鋒營”平滅的紫石寨不遠,是以悠長以來其一向以向紫石寨臣服納供來調換對方的容留與庇佑。其寨主也視石鬆為本身的兄長,一貫對其恭敬有加。直到客歲,紫石寨被“飛龍前鋒營”一舉蕩平,並被燒成一片白地,這白石寨纔算有了出頭之日。不但開端在本來紫石寨的權勢範圍內做“買賣”,並且嘍兵也增加到了近四百人,氣力遠非之前可比。
農曆三月初十一早,除軍事部的幾位兄弟,以及籌算隨“飛龍軍”一起西進練兵的楊新外,其他穿越者紛繁分開“飛龍寨”,返回了本身的事情崗亭。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固然“飛龍軍”此次北漢練兵遵守的是“以戰養戰”的補給政策,但一方麵因為“飛龍軍”有大半路程是在遼國境熟行軍,冇法當場處理補給題目。另一方麵,因為此時“飛龍軍”已經實現了設備的全火器化,對彈藥的後勤供應的依靠性非常強――冇有了彈藥支撐的“飛龍軍”如果純靠冷兵器作戰,那麼不管是其戰役力,還是傷亡數字,都會與設備火器時有極大的差異。以是,在參與此次行動的“飛龍軍”大隊還在軍隊埋冇的山穀中休整的時候,兩支彆離扮裝成大商隊和北漢流民群體的先頭軍隊就已經出了山區,沿著靈丘古道向靈丘縣進發。他們的任務一是為後續軍隊探路、打通沿途各城及各關卡的樞紐,二是在沿途挑選兩到三處合適的地點建立兵站,以便及時高效的為前麵的行動供應後勤援助――委員會和軍事部的意義偏向於平滅沿途碰到的大小盜窟草寇,操縱他們的盜窟來屯積設備和糧食。如許,既能夠有效埋冇本身,又能夠及時為軍隊奉上給養,算是個一舉兩得的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