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四十五章 “涼園”密議(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固然鐘有朋的這個要求提得有點俄然,但王崤峻並冇有任何躊躇,趕緊說道:“員外有甚麼要求固然講,隻要吾等兄弟能做到的,必然會極力而為。”

這會兒,聽了張維信的擔憂,看到了鐘有朋那義無反顧的決計,終究使王崤峻覺悟了過來――周軍北伐,遼國官吏、守將之以是望風而降,當然有他們都是漢人,對後周這個漢人政權有天然靠近感的身分在內裡。但真正讓他們放棄抵當、開城投降的,是柴榮身後的後周雄師。在他們看來,本身完整冇有需求為了契丹人而與周軍冒死,賠上本身的性命――畢竟不管臣服於哪個天子,他們都是官照做、馬照騎,不會有任何的喪失。

這時,張維信在一旁插話道,“鐘員外這麼一說到是提示鄙人了。正所謂‘害人之心不成有,防人之心不成無’。雖說這些官吏平時或許與員外您是朋友,乃至是兄弟相稱,但吾等所做畢竟是扯旗造反的活動,難保不會有那心術不正之人,為了本身升官發財而去處契丹人告發。是以說,員外此番去為吾等兄弟當說客,實在是冒了必然風險的。如果因為此事而使員外有甚麼閃失,那豈不是吾等兄弟的罪惡。”

固然鐘有朋表達了反遼的決計,但王崤峻卻也被張維信這句話給點醒了。此前,因為從張維信那邊體味到的史乘記錄都是說柴榮北伐如何勢如破竹,幽雲之地的漢人官吏、守將如何望風而降,周軍如何兵不血刃的隻用四十二天便占有了三州三關十七縣。是以,王崤峻的思惟裡一向都以為幽雲之地的漢人官吏、軍將對反遼歸周都是趨之若騖的,壓服他們與本身締盟固然算不上是易如反掌,起碼也應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王崤峻來講,請鐘有朋出麵當說客,更多的是但願他能壓服這些官吏以及本地的鄉紳百姓支撐穿越團隊、支撐“飛龍軍”,為穿越團隊在幽雲之地打下一片基業締造出無益的前提。

說到這兒,鐘有朋略頓了頓,見王崤峻等人仍然對讓本身單身犯險有些過意不去,便適時的提出了一個本身躊躇再三,一向冇有說出口的要求:“不過,為了此行能夠更加順利、壓服更多的官吏鄉紳,老夫這裡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朝議郎能夠答允。”

鐘有朋聞言,擺了擺手,說道:“朝請郎這是說得那裡話來。若說反遼,老夫早在六七年前範陽盧氏被誣謀反,幾近滅門之時,就已經下定決計,將其當作老夫此生最大的心願,並是以交友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並且,而後不久,老夫就與這些朋友歃血為盟,發誓擯除契丹蠻夷,令幽雲十六州重歸漢家天下。恰是從當時起,老夫便已經將本身的存亡置之度外了。對於老夫而言,為了反遼大業而丟掉性命,那是死得其所,又如何會是諸位的罪惡呢?”

鐘有朋聽了結搖點頭,說道:“朝議郎此言差矣。一則,老夫方纔就說過,老夫反遼並非是為了諸位,而是為了老夫本身的家恨和幽雲士紳百姓的國仇。二則,那些漢人官吏、守將身為一方牧守,其在本地的聲望與權勢遠非無官無職的鄉紳可比。有他們支撐諸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