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八十九章:“黃袍加身”(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張堂主所言雖有一些事理,但現在那韓通身在都城以內,破城之前我等對其又如之何如?”趙匡胤的首席謀士趙普聞言先是微微點了點頭,隨後又點頭問道。

從申時正(下午四點)到戌時初(下午七點),整整三個小時,封丘門下炮聲轟轟、槍聲陣陣、喊殺連天。因為麾下“神機軍”左軍所屬的攻城重炮營在解纜之前被朝廷以防備李重進為名留在了都城,使得趙匡胤冇法采納以攻城重炮擊毀城門、擊塌城牆,以後再以步兵打擊、篡奪衝破口的慣常戰法,而隻能在己方轟隆炮、弩炮的炮火和火槍兵彈幕的保護下,仗著己方步兵人多勢眾的上風,對封丘門及其兩側城牆建議一次又一次的狠惡打擊。而城上的開封守軍則在許重生的批示下,充分闡揚己方在火炮和火槍兵數量上的上風、操縱架設在城頭上的火炮較之城下火炮在射程上的上風,以麋集火力對攻城的叛軍停止壓抑,並賜與其嚴峻殺傷。一時候,開封城北封丘門表裡,硝煙滿盈、火光四起,炮聲、槍聲、爆炸聲、兵士們的號令聲、慘叫聲彼伏此起,令人不忍目睹、不肯耳聞。

雖說向來不以為張飛這個隻會公開裡搞些見不得光活動、對兵事幾近一竅不通的密諜頭子能說出甚麼作戰良策來,可在其他在場親信親信無人答言的環境下,趙匡胤也隻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來聽一聽對方的所謂設法是甚麼――更何況對方已然言明要說的體例並不但明磊落,想必並不是甚麼通例的戰術、戰法,這類劍走偏鋒的體例冇準兒真能處理本身現在的困難。是以,他當即擺出一副正視的神采,說道:“此番將大師召來,便是為了商討這破城之策。張堂主既有良策,儘管說出來,不必有甚麼顧慮。”

“韓通人固然在都城以內,卻並不代表自家便拿他冇有體例。”張飛胸有成竹的答道,“眼下,我軍雖尚未破城,但並不代表城中便冇有可為自家所用的力量。想當初,作為底子之地,‘飛燕堂’開封分堂的氣力乃為‘飛燕堂’統統分堂之首。期間,雖因張永德謀反而略受影響,氣力有些許降落,但跟著鄙人近段時候的收伏與清算,現在與張永德謀反之前比擬也毫不減色。在‘飛燕黨’開封分堂的探子當中,精通技擊、暗害之術者亦不在少數。鄙人可派身邊技藝高強、擅於潛行匿蹤的部下潛入城內與開封分堂的探子討論,命其派高名片殺韓通,務必取了這個佞臣賊子的性命。”

遭到趙匡胤鼓勵的張飛信心大增,重重點了點頭,這才說道:“太尉此番起兵發難,乃順天應民、局勢所趁、眾望所歸,朝中支撐太尉登極稱帝、取周而代之的文臣武將並不在少數。隻因**太後、太妃及朝廷當中韓通、王薄、範質等一乾禍亂朝綱、乾與朝政的奸佞怕太尉進京後清理其罪過,為保住本身的身家性命、繁華繁華,這才以都城文武百官、士紳百姓為質,勒迫城中禁軍將領及兵士負隅頑抗,死力禁止太尉進京。而在這些奸佞當中,太後、太妃不過一介女流,不敷為慮。那些個文臣亦不過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墨客,讓他們引經據典、舞文弄墨或許尚可,於兵事戰役一道,卻個個一竅不通。獨一一個精通兵事、誓死儘忠柴周朝廷、有才氣與太尉對抗、有才氣掌控城中禁軍者,隻要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批示使韓通。如果冇了韓通這個支柱,一來,不但城中禁軍會因為落空統帥,群龍無首,再無軍心士氣與太尉為敵。並且,禁軍中擁戴太尉的將士亦會群起呼應,對柴周朝廷背叛一擊。二來,朝中那些個奸佞之臣也會因落空武力支撐而放棄所謂‘風骨’,轉而明哲保身、見風使舵,主動投效於太尉駕前。如此一來,不但都城指日可破,並且太尉位居九5、取周而代之也會順理成章、易如反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