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聞言焉敢不從,當即儘皆再拜於地,齊聲領命。
趙匡胤親信親信,李處耘、馬仁瑀、李漢超等在軍中頗具名譽的將領,在大營內四周聯絡,分頭與熟悉的將士暗裡集會,宣稱:現在主上年幼,未能親政。朝廷大權皆落於**及一眾不知兵的奸佞小人之手。我等在這裡為大周出世入死,平滅逆賊奸雄,最後功績倒是他們的,天下又有何人曉得我等威名。與其如此,倒不如先擁立與我劃一甘共苦、休慼與共的趙太尉為天子。而後再下淮南、平滅李逆,猶未晚也。
眾將聞言皆上馬拜伏,齊聲應道:“吾等必惟命是從。”
趙匡義自前幾日奧妙分開雄師後,一起快馬加鞭,隻用了兩日便趕到都城,並在城中趙匡胤親信親信、“義社十兄弟”之一的楊光義,以及許重生的策應下,順利潛入城內自家府中。隨後,其又在楊光義和許重生的幫忙下,趁夜將自家一眾家眷親族公開轉移到由趙匡胤信賴之人主持的定力院中藏身。待到家人安設安妥,趙匡義便又連夜潛出城外,趕到陳橋驛這個趙匡胤雄師的必經之地上與自家兄長彙合。得益於事前打算的周到,以及城內自家親信親信的幫手,以是,不管是從轉移家人的過程來看,還是從最後的成果來看,趙匡義這趟都城之行都稱得上是勝利的,乃至是完美的。
雄師行出數裡,見那些冇有參與昨夜策立之議的將領均或主動、或被動的跟從中軍進步,並無任何非常反應,趙匡胤這才勒定坐騎,將一眾將領召至本身麵前,說道:“汝等既然妄圖繁華繁華,擁立某為天子,那麼便要聽眾某的號令。不然,某寧死亦不接管。”
目睹戲演得差未幾了,眾將的情感也都充分變更起來,趙普便扭頭對趙匡義說道:“事已至此,非你我能夠擺佈,不若與眾位將軍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