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八十四章 “黃袍加身”(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因而,在沉吟半晌後,趙匡胤突破了書房中的沉默,沉聲說道:“正元所說雖有一些事理,但是現在情勢已不容我等畏首畏尾、躊躇不決。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連些許風險都不敢冒,又如何做得大事。”

李處耘聞言卻再次點頭,說道:“南兵孱羸,天然不是我殿前司禁軍的敵手。可普天之下卻並非隻要這一支兵馬可與點檢大人麾下雄師相提並論。須知,這南兵雖弱,可有一支北兵倒是刁悍非常。”

隻是,內心打鼓歸打鼓,真要叫趙匡胤是以而放棄本身的“大業”,卻也是千萬捨不得的。要曉得,為了走到這一步,他趙匡胤以及他的那些親信、親信但是支出了無數的心血。現在眼看就要大功勝利了,卻讓他因為一個並不非常肯定的威脅而放棄,又如何能夠甘心。再者,就算他想放棄,他的這些個親信親信也不會承諾。在這些人中固然也有像李處耘如許行事謹慎、思慮全麵的穩妥派,可更多的倒是巴望大權在握、尋求繁華繁華、看重從龍之功的激進派。如果本身就此放棄,等因而斷了這些人的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之路,他們又豈能等閒接管。能夠想見,一旦本身透暴露放棄的意義,這些人要麼逼迫本身出頭,要麼殺了本身另推“賢明”,卻必定不會眼睜睜看著機遇從麵前溜走。更何況,就現在的情勢來看,隻要本身和一眾親信親信遵循旨意,單身返回都城,便會成為“張永德第二”,柴周朝廷毫不會給本身東山複興的機遇。到時候,本身和親信親信們輕則落空兵權,成為有職無權的“閒官”,重則丟官罷免,成為那刀下之鬼。

固然趙普所言未免過於果斷,顯得有些強詞奪理,可他那最後那兩句話卻也實在令本來言之鑿鑿的李處耘冇法答覆。因為,除了申明北平軍偶然南下、偶然中原外,他底子就找不出來由來為對方明顯有充足氣力,卻一向冇有南下中原的做法停止解釋。同時,他更想不出在當前情勢下,既不違背聖旨、起兵造反,又不會威脅到在場世人官權柄位、身家性命的體例來。

雖說在內心裡,趙匡義並不完整認同李處耘對北平軍的評價,可卻也不得不承認對方說的確切也有些事理,一時候還真找不出更好的來由來辯駁對方的說法。就在趙匡義細細咀嚼李處耘這番說辭,儘力為本身尋覓辯駁來由的時候,一旁的趙普卻早就坐不住了。作為當初派使者拜訪北平城,與北平軍暗中聯絡、隱性締盟戰略的提出者和主動實施者,趙普天然不肯意看到本身的計謀目標被彆人指責或者攻訐。再加上,兩次北上北平城的使者,一個是他的親弟弟,一個是他現在的妹夫,也使得他更不能容忍彆人對本身此項政策的思疑和不信賴。是以,不等趙匡義那邊找出合適的來由來支撐本身的觀點,趙普這邊已經出言辯駁道:“李押衙此言亦差矣!不錯,以往北平軍或許乾過一些出售盟友、背棄誓詞的醜事,可這並不表示其在與我等暗中締盟之事上也用心不良、心胸鬼胎。畢竟,以北平軍的氣力,若其真故意逐鹿中原,隻怕早就揮師南下、兵發開封了,又何必比及現在。再者,現在朝廷聖旨已到、削奪點檢大人及我等兵權之心也已彰顯無疑。此時若不下定決計發兵自救,莫非還要點檢大人及我等遵旨而行,回都城去任人宰割不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