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二十四章 交涉(下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目睹柴榮肝火沖天,並且道出了穿越團隊這幾年來所作所為存在的一些自相沖突的處所,林細雨認識到現在並不是為眾兄弟說好話的時候,最明智的挑選便是不與辯論並儘能夠置身事外,如此方能減少柴榮對本身的思疑、製止激化衝突——如果柴榮是以牽怒於本身、懲罰乃至是殺掉本身,那麼不管他這麼做有冇有事理,穿越團隊都不會放過他和他的部下。

林細雨天然明白柴榮的迷惑,解釋道:“臣妾說臣妾的兄弟們會來見官家絕非虛言,而是以臣妾對諸位兄弟的體味所做的猜測。臣妾的兄弟們天然怕官家定罪,但他們更怕因為此事冇有與官家分辯清楚而和朝廷產生齟齬。欺君罔上之罪尚可用毀滅幽雲契丹軍主力的功績相抵,可一旦與官家和朝廷產生嫌隙,形成兩邊互不信賴,隻怕再大的功績也難以挽回了。故此,臣妾堅信他們寧肯冒著被官家定罪殺頭的風險,也會派得力人選前來見官家。”

林細雨一番話說得柴榮幾次點頭,一方麵柴榮信賴林細雨對她那些兄弟的判定、信賴本身識人的眼力,不以為數年前還對本身恭敬有加、千裡投效的“外洋歸客”們會端的謀逆、端的與本身和大周朝廷為敵——如果他們早有此心,也就不必千裡迢迢去都城覲見本身、更不必將火器獻於朝廷。另一方麵,“清園”私兵的氣力也讓他信賴“清園”兄弟有這個膽量來見本身。畢竟身後有一支如此強大的私兵做後盾,其就是端的到周軍大營來見本身,本身也不成能為了找回一點麵子而拿本身的性命、拿滿朝文武和數萬將士的性命來冒險,端的將來人定罪。

說到這兒,柴榮再也坐不住,他把茶杯往桌案上一墩,站起家來,在寢帳以內一邊來回走動,一邊大聲說道:“既然是心向朝廷,‘清園’三十六兄弟為何除了徐紹安一人真正入朝為官,就隻要賢妃汝一個弱女子情願留在都城,其彆人都遠遠的躲在幽州生長本身的權勢?既然要進獻火器,為何自傢俬兵所用火器遠比進獻給朝廷的火器鋒利百倍?既然是供應糧草,為何他徐紹安口口聲聲說去驅逐糧車,成果卻一去不返?既然是上交私兵,為何徐紹安報於朝廷的數量與實際相距數倍、為何‘清園’私兵到達疆場後不稟報朝廷,而是俄然打擊契丹人?”

第二天,顯德六年(應曆九年)農曆四月初四一早,柴榮再次召開禦前集會,與一眾文臣武將商討對策。有了明天趙匡胤與張永德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成果導致柴榮提早結束朝議的例子在,初四上午的禦前集會開得比之前一天更加沉悶,除了張、趙二人持續在那邊針鋒相對的自抒己見外,其他大臣根基上就是個看客和聽客,完整成了安排。

“靜觀其變”恰是朝議之時趙匡胤提出來的對策,現在再加上林細雨這個本身身邊最體味“清園”兄弟的人的一番講解,柴榮終究再無他想,決定服從趙匡胤和林細雨的建議,在本身的大營當中踏結結實的等著“清園”兄弟派人來向本身解釋。

林細雨不提徐紹安還好,一提徐紹安柴榮的表情更加愁悶。他忿忿的道:“心向朝廷、進獻火器、供應糧草、上交私兵,哼,若非朕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還真會被這一件件所謂義舉所打動,將汝的那些兄弟當作忠義之士、國之棟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