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二十章 將計就計(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按照俘虜交代,契丹阿誰‘睡王’天子耶律璟目睹我軍已經兵進鳳州,意欲放棄長春州,逃往黃龍府。固然有關動靜隻是暗裡傳言,但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我們大兵壓境,想來耶律璟這個傢夥必定不會乖乖的待在長春州等著我們去捉,逃竄是必定的。”穆特爾在彙報審判成果的同時也加上了本身的判定與闡發。

“這支契丹救兵的領兵將領是誰?俘虜可知其主力的去處。”曾誌林聞言詰問道。

再者,作戰失利很能夠會令參戰的“飛龍軍”不能滿身而退,特彆是小股人馬遭受失利時更是如此。而不能滿身而退、特彆是在軍隊倉促後退的時候,很能夠會形成“飛龍軍”兵器的丟失——《火器利用條例》固然規定了戰事倒黴時對火器的終究措置體例,但呈現不測環境是不成製止的。而兵器丟失結果倒是非常嚴峻的。一來,敵軍能夠通過這些丟失的兵器停止仿造。即便因為工藝、技術等方麵的限定,對方一定能在短期內獲得服從,但假以光陰一定不會有所收成。二來,敵軍能夠通過摸索把握這些丟失兵器的利用體例,找到其缺點和不敷,以便在此後的戰役中有針對性的停止對抗,乃至還能夠操縱緝獲的兵器調過甚來對於“飛龍軍”,並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兵器來強大本身的火器步隊。這也是一個需求未雨綢繆、事前考慮好應對體例的題目。

跟著時候的推移、跟著一場接一場的戰役打下來、跟著“幽州義兵”變成了北平軍又變成了大周禁軍,本來在外人眼中非常奧秘、難以揣摩、有如天兵天將般存在的這支橫空出世的軍隊特彆是此中的“飛龍軍”垂垂落空了其奧秘麵紗。他在向世人揭示其超強氣力和戰役力的同時,也將本身的特性特彆是缺點一點一點的透露了出來。短兵相接時冇法充分闡揚炮火能力、嚴峻依靠後勤供應、沉重的大、中口徑火炮冇法快速矯捷,等等,不一而足。固然外人一定能全數窺得“飛龍軍”的這些缺點,一定能很快找到禁止這些缺點的最好體例,可祖州及鳳州之戰卻充分辯明已經有人在研討、在揣摩“飛龍軍”,並且開端想方設法的操縱他們發明的缺點來與“飛龍軍”停止對抗。假以光陰,在這些初窺“飛龍軍”端倪的先行者中,一定不會呈現一個“飛龍軍”通,一定不會呈現一個針對“飛龍軍”統統這些缺點找到有效對抗體例的智者。到當時,之前一向戰無不堪、攻無不克的“飛龍軍”很能夠就會落空“無敵”光環、很能夠就要吃敗仗。一旦吃了敗仗,其對“飛龍軍”軍心士氣的打擊將遠比對其他軍隊來得猛、來得大。雖說如許的打擊並不能真正擊垮“飛龍軍”,但一來,能夠會令其對本身的才氣產生思疑,從而在一段時候內影響其戰役力;二來,則能夠會令領兵的將領惱羞成怒,拋開任何顧忌,倚仗本身在火力方麵的上風,對敵手停止狠惡的抨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