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二十章 一戰保興莊(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小分隊狠惡的火力打擊下,橋東的守軍被完整壓抑,而橋西的守軍在迫擊炮的轟擊下,扔下數十具屍身後再也不敢上橋麵,連那座必須被毀掉的浮橋都被炸得碎屑橫飛,很能夠不需求爆破組的火藥也會崩潰。這讓一向想打一場惡仗來表現本身真正氣力的常茂有些絕望,感覺如許一邊倒的戰役很冇成心機,遠不如當年本身與八連三排的數十名懦夫阻擊向博通兵變時那種危急四伏卻又讓人熱血沸騰的感受來得舒暢。

目睹著擔負前鋒的一個千人隊以及賣力填壕溝的阿誰千人隊幾近是在眨眼之間便喪失過半,剩下的人馬也在那一陣緊似一陣的轟鳴聲中不竭墜馬倒地,這會兒慢說是突破敵軍的堡壘,隻怕本身這五千人馬能不能撤回本身的大營都在兩可之間。此情此景令那名帶隊的契丹將領的信心與鬥誌完整被打跨,他乃至連撤退的號令都冇下,便帶著一乾親兵仆人拔轉馬頭往回跑,隻求能從速分開這有如修羅場普通的人間天國。

非常鐘以後,跟著幾聲巨響,整座浮橋便被炸得粉碎,幽雲遼軍東撤的門路就此被完整截斷了。

馬正聲天然明白錢遠山這“最後一錘子”是甚麼意義,當即上前施禮道:“是,部屬這就去安排,絕對會讓契丹人永久記著這一‘錘子’的短長。”說完,便回身走下望樓去籌辦。

守橋遼軍的反應早在常茂的預感當中,他一邊號令輕重機槍一起開仗,儘能夠殺傷仇敵,一邊讓迫擊炮小組兵分兩路,一起持續轟擊橋東守軍,另一起則重點轟擊浮橋,爭奪既不讓任何一名遼軍從橋東跑回橋西,也不讓任何一名遼軍從橋西聲援橋東。跟著常茂號令傳下,輕重機槍同時開仗,十餘道火舌放射而出,將橋東遼軍成片成片的掃倒,慘叫與哀嚎聲不斷於耳。

一方麵這裡的戰役越快結束,幽州那邊就能越快打響,而越快拿下幽州城,才氣越快的在長城一線安插好防地,將遼國救兵擋在塞外。按照“飛龍軍”邏騎和“暗羽”捕快傳來的動靜,遼國救兵的前鋒軍隊間隔榆關隻要兩天的路程,如果這邊不能速戰持久,“飛龍軍”和“保安軍”就不得不在平原地帶與十萬遼軍鐵騎作戰。固然錢遠山有掌控取勝,但那樣不但會增加己方傷亡,並且還會給本地百姓帶來災害,這是他最不肯意看到的――就算“南路軍”不能全軍到達,起碼也要在遼國救兵到來之前將馬隊團和遊騎虎帳擺設到位,起到遲滯遼軍速率、為主力達到爭奪時候的結果。

因而,錢遠山與王峰籌議了兩句後,便招手叫過一向在二人身後候命的炮兵團長馬正聲,叮嚀道:“馬團長,爺看這火候差未幾了,該是給契丹人最後一錘子,將其雄師完整砸倒的時候了。”

前路不通,而仇敵那看不見、摸不著的火炮和火槍進犯卻涓滴冇有減弱的意義,不竭的有遼軍馬隊被炮彈或者槍彈擊中而斃命。在這類環境下,平時的那些高低尊卑、袍澤之誼、疆場規律完整都被拋在了腦後。一些心急的遼軍兵士開端不管不顧的向本身人動手,企圖依托本技藝中的兵器為本身殺出一條活路來。而那些被他們劈砍的遼軍兵士天然不會坐以待斃,也紛繁舉起手中的刀斧停止反擊。如此一來,不但令場麵更加的混亂,並且擁堵不動的遼軍也成為了“飛龍軍”炮兵和步兵的最好**標靶,每一發槍彈、每一發炮彈都會帶走一名、數名,乃至數十名遼軍兵士的性命――如果運氣好,一發機槍槍彈乃至是一發步槍槍彈都能夠連續串擊中多名遼軍,使其非死即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