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九十五章 “黃袍加身”(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王崤峻等的就是範質這句話,聞言並未正麵答覆,而是從衣服口袋裡拿出了一份奏章,向著柴宗訓的方向雙手奉上,說道:“臣這裡有一份奏章,內裡既詳細寫瞭然臣及‘靖難軍’眾將士對趙逆、趙逆的翅膀,以及上數萬叛軍的懲辦建議;又按照此次‘靖難軍’南下勤王平叛過程中建功將士的名單,以及為他們討要的封賞,還請官家恩準。”

幸虧,王崤峻此時還不想做得太絕,以免影響自家團隊今後接掌後周朝政大權,以是來到紫辰殿後,他還是命隨行親衛於殿外等待,本身一人與範質進入大殿以內,也算是給後周朝廷和皇家留下了一點點臉麵。

李俊武為建國侯、同平章事、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右侍郎;

握有對後周皇室及在場合有文臣武將生殺予奪大權的王崤峻,能夠以如此體例向柴宗訓施禮,能夠說是給足了對方麵子――哪怕其隻是跪下了一條腿。而跟著王崤峻這一跪,在場的小符太後、文武大臣,乃至方纔奉旨來到大殿之上不久的林細雨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對於小符太後和眾大臣來講,王崤峻這一跪既保全了朝廷和官家最後一點臉麵,也預示著對方固然強勢,做事卻還算留不足地,並未到目空統統、驕橫放肆的程度,大周朝廷的將來或許另有一絲但願;對於林細雨來講,王崤峻這一跪倒是預示著朝廷和官家起碼能夠有一個台階下,不至於因為對方的無禮使朝廷和官家顏麵無存而惱羞成怒,與五哥在大殿之上產生牴觸,從而在令本身擺佈難堪的同時,亦令本身和愛子――為防有人對柴宗謙倒黴,林細雨現在不管去甚麼處所都帶著本身的兒子,毫不讓其離開本身的視野――身處險地。

被王崤峻淩厲的眼神一掃,宰相範質內心不由得打了個突,並頓時就認識到讓林太妃到紫辰殿中來是個弊端的決定――如許做以林細雨母子為人質來威脅王崤峻的意味過於較著了。隻是,現在做已經做了,再想改恰是不成能了。就算範質再不甘心,也得硬著頭皮去圓這個場。

向柴宗訓上奏章當然隻是個情勢,或者說是走一個過場。內侍寺人將奏章轉呈到柴宗訓手中後,這位不過十歲的小天子隻是意味性的看了幾眼,便命拿與殿內眾臣及太後傳閱,並終究決計。

曾誌林為建國伯、殿前司副都批示使、右金吾衛大將軍、領兗州防備使;

“韓太尉好大的口氣。”王崤峻不滿道,“若無北平軍事前在開封城內暗中佈下兵馬、若無‘靖難軍’南下勤王、若無許批示使臨陣背叛,韓太尉覺得朝廷能守得住開封、禁止趙逆謀朝篡位、取周而代之嗎?何況,開封之戰,城內城外兵馬均折損頗多,兩邊不免是以而心生痛恨。不加鑒彆便一率予以寬宥,城內城外兵馬之間必有嫌隙。一旦有那心胸不軌者暗中教唆誹謗,又少不得是一場禍事。再者,朝廷如此寬宥趙逆翅膀,又置千裡迢迢南下勤王的‘靖難軍’十數萬將士於何地。目睹那些昨日的亂臣賊子搖身一變,成了本日的朝廷重臣、國之乾將,‘靖難軍’眾將士心中又會作何感觸。臣擔憂,城內朝廷詔令一出,城外的‘靖難軍’將士便會群情激憤,說不得會做出些甚麼不睬智的事情來。到時候,慢說是臣的號令,隻怕連朝廷旨意也冇法賽過他們。故此,為官家與朝廷的安危計、為開封數十萬百姓的安然計、同時也是為城外數萬叛軍餘部兵士的性命計,臣懇請官家與諸位同僚三思而後行,莫要寒了‘靖難軍’十數萬將士之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