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六十二章 設計取雲州(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俘虜的衣服彙集結束以後,唐潮一麵派快馬將這裡的動靜報於前軍的曾誌林、楊新等人曉得,一麵帶領所部人馬全速進步,去和曾、楊二人彙合。待到兩路人馬合兵一處後,當即依打算行事,由楊新帶領五千精銳勁卒穿上契丹軍的禮服並配齊馬匹,繞道長城以外,前去大同城,冒充得勝返來的契丹軍,去賺取大同城門。另以唐潮帶領馬隊團尾隨厥後,待前麵的軍隊篡奪城門以後,便以最快的速率衝進城去、擴大戰果。與此同時,曾誌林帶領剩下的人馬以及隨軍夫子佯裝成雄師主力持續沿通衢前行,以利誘大同守軍的邏騎與探馬。

能夠衝出山間穀道的代價是昂揚的,是以本身昔日戰友袍澤的生命來鋪墊的。但是,那些突入山穀的契丹騎士很快就發明,支出如此龐大的代價是非常不值得的,那些死在本身刀槍下的戰友袍澤的捐軀是完整冇成心義的。因為在間隔山穀另一側出口不遠的處所,正有一隊人馬、一隊敵軍的人馬在等著他們。並且,這隊守把在山穀北側出口附近的敵軍還帶來了多輛馬車,並把這些馬車打橫安排於山間穀道之上,將這條並不算非常寬廣的門路封了個嚴嚴實實。在這道馬車樊籬的前麵,6、七百名兵士手中持握著一杆杆火槍,正嚴陣以待的看著越來越近的契丹馬隊。

不過,高盛被俘卻也令阿剌放下了最後的承擔。此前小半個時候的衝鋒,契丹軍已然喪失了兩三千人馬,並且以現在的景象來看,麵對“幽州叛軍”那有如銅牆鐵壁般的車陣,就算再埋出來兩三千人馬也是無濟於事,除了白白捐軀兵士的生命以外,起不到任何感化。阿剌之以是一向冇有下停止進犯的號令,主如果之前但有一絲救出高盛的但願,他便不能主動放棄。現在高盛既已投降,這最後的但願同時也是最後的牽絆便不複存在。是以,在高盛被押入車陣以內的同時,阿剌便當機立斷,命令全軍撤退,沿原路返回當初埋伏的那條山間穀道。

從高盛率兵衝陣、一起上未受禁止、如入無人之境普通的殺到對方車陣近前,到他和他的親順部下入彀被圍、終究束手就擒,這連續串的顛末都被前麵的阿剌看得清清楚楚。目睹義兄獨一的兒子被敵軍包抄,阿剌是心急如焚,恨不得當即飛到對方車陣近前去將本身的世侄救出來。但是,麵對那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堅不成摧、能力無窮的滅亡圓環,他阿剌就算是再焦急也是無可何如、無計可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高盛上馬投降,被對方繩捆索綁的押進車陣以內。

車陣中“飛龍軍”設備的十幾門82mm和100mm迫擊炮的射程均達到或超越了五百米(一裡),是以,從契丹馬隊開端撤退時起,落到其步隊中的炮彈就冇間斷過。一邊是衝疇昔就能逃出世天的山間穀道,一邊是隨時能夠要了本身性命的火炮轟擊,如此簡樸的對比令幾近統統的契丹騎士都在冒死的往山穀中鑽,底子冇人去在乎本身的長官在說些甚麼、號令些甚麼,更何況就算他們想聽也聽不清楚,槍支的射擊聲、炮彈的爆炸聲、戰馬的嘶鳴聲、騎士的呼嘯聲、唾罵聲,各種聲音交叉在一起,使得全部疆場之上萬分喧鬨,即便麵劈麵都一定能聽得清彆人在說甚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