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八年(應曆十一年)農曆六月十八,正率雄師向錦州急進的耶律撻烈接到一封自錦州永樂城內送出的求援信。錦州守將在信中表示北犯的北平軍已經將永樂城團團圍住,且進犯甚急。麵對敵軍鋒利的火器,城內守軍雖浴血奮戰,卻仍然難以抵擋。若在兩日內救兵不能及時起到,錦州便會落入敵手。而就在耶律撻烈收到這封救濟信的同時,來自朝廷的信使也趕到他的雄師當中,並帶來了一個對耶律撻烈來講比較無益、比較鼓勵的動靜——官家已經派出兩萬人馬馳援錦州,最多一日以內,這支精銳鐵騎便會趕到錦州。
按照“霸王行動”打算,當錢遠山、曾誌林、黃海、穆特爾等人率陸海聯軍一起北上時,徐紹安這個掛名的“北征軍都擺設”便一如宿世二戰末期“霸王行動”中的鐵血將軍巴頓普通,大張旗鼓的帶領“雄師”自古北口和遵化縣出長城,於盧龍山下紮起大營,做出一副即將揮師北進、直搗大定府的架式,以吸引耶律撻烈所率契丹救兵主力的重視力,使其將防備重點放在大定府一線,從而為真正的北征軍一舉拿下錦州締造無益前提。
聽聞耶律撻烈終究耐不住性子,率軍馳援錦州,徐紹安歡暢的掌拳相擊,說道:“耶律撻烈這個傢夥終究動了,這下老十一他們終究能好好開一次葷了。”
錦州岌岌可危,官家的精銳兵馬南下聲援,這一壞一好兩條動靜令耶律撻烈既認識到結局勢的告急,又看到了些許但願。在從錦州來的信使那邊體味到北平軍現在正儘力攻城,統統人馬均集結於永樂城外,並無分兵扼守四周要道,以阻擊能夠的救兵的動靜後,耶律撻烈心中便以有了計算。在他看來,因為本身行動敏捷,有關本身已經率軍分開大定府馳援錦州的動靜還未傳到永樂城下北平軍那邊。是以,敵軍將全數重視力都集合在了攻破城池上,並未預感到這麼快便會有救兵到達。如此,對於本身來講便一個好機遇,一個攻擊北平軍側背、解錦州之危的好機遇。
說完,他一麵嘉獎了那名探馬幾句,並讓其下去歇息。一麵立即將這個動靜擬成一份電報,命電報室以最快的速率給錢遠山等人發疇昔,以便對方能夠做好籌辦。
因而,耶律撻烈一麵命人與南下的兩萬精騎獲得聯絡,以求兩邊能調和分歧,從東、北兩個方向同時對永樂城下的北平軍建議打擊,解錦州之危。一麵催促麾下雄師抓緊趕路,以防北平軍發明遼國救兵已到而有所防備,或者乾脆出兵撤退。畢竟在耶律撻烈看來,以包含兩萬精騎在內的十萬之眾,對於一萬餘北平軍,固然一定能獲得全勝,但賜與敵軍必然殺傷、迫使敵軍放棄進犯錦州的打算還是有能夠的。而如許一場勝利,對於一向以來在對北平軍的戰役中隻要慘敗這一種結局的大遼朝廷來講,絕對是難能寶貴、感化龐大的。並且,有如許的一件大功績在,就算今後丟掉了中京道其他州縣,來自官家和朝廷的苛責又會少些。更何況,作為一員將領、作為一名契丹懦夫,耶律撻烈也是非常巴望能夠由本身來締造如許一個巨大功勞的。
錦州乃是遼國中京道進入東京道的首要流派之一,一旦被北平軍所占,則其兵鋒便可直指東京遼陽府。而作為落空幽雲十六州後遼國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契丹人是不管如何也不會任由北平軍在如此近的間隔上窺視本身腹心之地的。是以,在得知北平軍已然幾近兵不血刃的攻占潤州,且陸海並進持續北上,一起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後,耶律璟便再也坐不住了。他一麵從本身的保護兵馬中抽調精銳馳援錦州和東京遼陽府,一麵急令一向在中京大定府待機而動的耶律撻烈揮師東進,與北平軍決鬥錦州,就算不能將北平軍擯除出中京道,起碼也要保住錦州不失、保住東京道的南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