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癮1_18|11.2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4.2子曰:“不仁者不成以久處約,不成以好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故觀之哉?”

1、3子曰:“巧舌令色,鮮矣仁!”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故行之哉?”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何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2.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博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5子曰:“蠻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因而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3.15子入太廟,每事問。或謂:“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故彆乎?”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18子張學乾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此中矣。”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4.9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