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悅芸又自前來華岩寺,見那寺門開著,倒是冇有香客信徒前來祈福,隻要一個和尚在內裡打掃落葉,將那些樹葉又放回了樹根旁,作個落葉歸根。絲絲冷風自天涯吹來,帶起了地上的點點沙塵,把這常日裡信徒來回,香火鼎盛的華岩寺增加了幾分苦楚肅殺之意,悅芸模糊的感受有些不對。
好久,哭聲垂垂地止住了,但是淚水還是無聲地流下,悅芸轉過甚去,問一旁的方丈慧善法師,道:“為甚麼……”慧善法師歎了一聲,遂將昨日之事,儘數言明,最後隻得安撫道:“死者已矣,施主且節哀順變吧。唉!”悅芸用雙手撐在地上,漸漸地站了起來,似是一下子衰弱了很多,滿身有力。
春秋瓜代之間,光陰無聲地流逝著,不知不覺之間已過了幾年,也不知為何,那慧覺法師的的肉身還是仍舊,冇有一點發紫乃至敗北的跡象,按事理,凡人身後,三魂七魄離體而出,肉身無主,不出七日,必然是敗北的隻剩下了一副骨架罷了,但是慧覺法師的肉身倒是無缺無損,就連一根睫毛都冇有落下,這些悅芸並非不知,但是慧覺法師肉身無損,對她而言,那也隻是歡暢不已。
到了趙家之時,悅芸便命幾個仆人將慧覺法師的屍身放在架上,好生看管,自入正廳去見父母,劉氏見女兒雙眼帶淚,哭成了一個淚人,倉猝問道:“芸兒為何如此悲傷,你不是去見孫盛了嗎?如何卻哭成這般?”悅芸泣道:“娘,孫盛他……死了。”劉氏佳耦一聽皆是大驚,劉氏問道:“如何回事,昨日你去見他時,還在寺中,如何會……”
《品德經》乃是玄門三清賢人之首太上老君所創,內蘊道法天然之奧妙,現在自這慧覺法師口中朗讀出來,也是顯出了幾分玄之又玄的味道,在場的全都是修佛之人,天然不明這《品德經》之意,但是雖是懵懵懂懂,但也是感覺身心一陣鎮靜。就連慧覺法師本身也是不知如何回事,本身從未學過這品德真言,隻是隨心而發,隻感覺心中一顫,也便隨口唸了出來,並未得真意。
話說孫盛被那華岩寺的方丈慧善所救,投身華岩寺皈依佛門,為慧覺法師,常伴青燈禮佛陀,但是,自小與之青梅竹馬的趙悅芸尋到了華岩寺中,欲與之相見,但是慧覺法師避開塵凡多年,又豈肯再沾情愛之念,天然是不肯相見,但是悅芸去而複返,如此九次,也隻是為了見他一麵。佛陀菩薩亦是有情,何況慧覺法師乎?當下開了禪房,與悅芸相見,一番言語扳談,對慧覺如同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慧覺法師身邊的幾個小和尚見到慧覺法師俄然倒地,頓時大驚失容,忙上前一把扶起,以手悄悄探去,卻那裡另有氣味,將他放下,雙手合十,緩緩道:“阿彌陀佛!慧覺法師……已經……魂歸極樂了。”滿寺眾僧,皆是一臉的哀傷,想這慧覺法師對佛法的悟性甚高,但是本日倒是無端死在這大殿之上,怎的不教報酬之一歎。寺中的長老方丈將慧覺的屍首放在板上,又著和尚取來一根楊柳枝,沾水灑在慧覺的屍身上,開端誦經為他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