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_第69章 合縱謀局,劍指邯鄲(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話一出口,蘇烈身後的幾個楚軍士卒都攥緊了拳頭,氛圍劍拔弩張起來。

言罷,楚王挺直脊梁,命令調集殘破兵力,籌辦糧草輜重,籌辦奔赴會盟之地。

楚王身著華服,卻難掩眼中的蕉萃與無法,步入大帳後,強撐著笑意與秦王、燕王見禮,尋了個位子坐下,悄悄握緊了拳頭,想著定要在這場合縱伐趙之戰中找回楚國喪失的顏麵。

大帳當中,秦王怒拍桌案,“怎會如此狼狽?各國到底有冇有用心作戰?”燕王滿臉慚愧,卻又不甘逞強地辯駁:“秦軍前鋒也冇討到好處,怎就見怪我等?”

各國你一言我一語,會商得熱火朝天,卻也不乏暗中較量、爭搶功績與資本的意味。帳中沙盤之上,代表各國軍隊的旗號不竭挪動,摹擬著各種作戰計劃,時而集合,時而分離。

蘇烈心中窩火,卻強壓著脾氣,拱手回道:“鄧參將,這糧草籌辦本就龐大,又兼路途險阻,能有現在局麵已屬不易,還望貴軍稍安勿躁。”鄧通卻不依不饒,“哼,彆拿難處當藉口,我看你們楚國就是誠意不敷,莫不是還惦記取和趙國暗中勾連?”

蘇烈站在帳外,聽著內裡的辯論,望著天涯殘陽如血,心中憂愁愈發濃厚。此時,一個受傷的楚軍士卒被抬了返來,氣味奄奄地拉住蘇烈的衣角,“大人,我們怕是中了趙國的誹謗計,我聽秦軍裡有人傳言,說我們各國心胸鬼胎,相互猜忌,趙國便藉機各個擊破……”

會盟之地選在魏韓交界的汜水之畔,此地陣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處於列邦交通要道,便於聯軍集結調劑。

邯鄲城中,趙王望著城外如蟻群般湧來的聯軍,眉頭舒展,深知此番危急空前。城中百姓民氣惶惑,哭聲、呼喊聲交叉。趙王咬咬牙,親上城頭鼓勵士氣,“吾趙國兒郎,存亡存亡在此一戰,與城共存亡!”

群臣齊聲應和,呼聲在大殿內迴盪,震得殿梁上的灰塵簌簌而落。唯有老將鐘離恪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趙國新勝,其軍精銳,韓飛羽又善戰,不成小覷。雖聯軍勢眾,然協同作戰,最怕各自為戰、民氣不齊。當務之急,需與秦、楚等國商定詳細作戰方略,明白各方職責,方有勝算。”

雖勝卻慘,各國皆元氣大傷,內部衝突也隻是臨時壓抑。

蘇烈聞言,心中一驚,若不儘快化解聯軍內部衝突,竄改戰局,此戰必敗無疑。

而此時,聯軍中的淺顯士卒們,在營帳外也有著彆樣的心機。楚國士卒們圍坐在一起,小聲嘀咕著。

楚國軍隊姍姍來遲,衣衫襤褸、神采怠倦的士卒們拖著沉重的法度,在新楚王與一眾將領的帶領下走進會盟地區。

秦國雄師率先到達,玄色的營帳連綴數裡,如同一座鋼鐵鑄就的城池,營帳上空飄蕩的玄色“秦”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透著令人膽怯的威壓。

楚王深思很久,感覺有理,便與蘇烈一道,連夜拜訪秦王與燕王,曉以短長。

望著秦國使者呈上的密信,眉頭舒展,心中五味雜陳。

冷靜考慮著,不知下一場紛爭又將在何時何地燃起……

燕國軍隊隨後而至,燕王親率精銳,身著藍色戰甲,法度倉促,步入大帳時,還帶著幾分北國的風霜與不甘逞強的倔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