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_第77章 劉備登基-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桓侯用心神采嚴厲曰“臣有一言,請主上諦聽,臣正要與王上恭賀,傳聞王上已經獲得了大魏詔敕,封為了大魏漢中王,並且已經拜表去謝恩了”。

漢中王閱過表文,他問“三弟安在”?隻聽桓侯唱諾曰“臣在此,王上有何下問”?

大小臣工,同仇敵愾;順義之民,無不簞食壺漿以待。臣亮、統、飛等共議,宜率六師替陛下北狩,先取雍涼,次第長安、洛陽。趨於一統。至於成敗與否,非臣等所能與聞矣。

若效,則趨於一統,複正舊都;若不效,則治臣等妄議發兵之罪!

再說受禪壇上,百官請曹丕報答六合。丕方下拜,俄然壇前捲起一陣怪風,一時候飛沙走石,急如驟雨,劈麵不見;壇上的火燭,儘被吹滅。丕驚倒於壇上,百官搶救下壇,半晌方醒。

先主怒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孤豈會效命於亂臣賊子,自損清譽乎?劉備語氣果斷,擲地有聲。

《靈圖》《讖緯》皆明,大王你應適應天命,登天子位,擔當漢統,持續宗廟祭奠。興天兵剿除逆臣,使天下歸於一統,重溯大漢雄風!臣等與許慈、孟光已備好禮節,擇良辰為主上奉上尊號,特進呈王上知聞。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劉備勃然變色,怒聲詰責曰“汝此語從何提及”?諸葛亮輕搖羽扇的手不斷的顫抖,龐士元更是瞪大了眼睛;賈文和陰沉著臉,陳長文似欲淚滴。眾文官武將麵麵相覷,不曉得這張桓侯在鼓搗些啥。

昭烈帝一一安撫了一番,並回賜了禮品,而當初任命是桓侯委任,此次大師以禮來賀,天子親賜下金符玉冊,賜封他們永鎮暇方,承認了他們在該地的統治職位。

臣等乃南陽布衣,涿郡屠宰,襄陽散人。本就岀身微末,翼德跟隨陛下三十餘載,臣亮、統亦隨陛下近二十年矣。

不過張飛果斷不接管受封王爵,他以漢高祖曾與臣下製定下白馬之盟,非劉姓之人不得封王的理念回絕了昭烈帝。帝不悅曰“卿即為朕弟,亦可算著半個漢家子孫,且有特彆功勞於朕,闕封親王尚可,安在戔戔一王爵,卿可受之,莫非要朕三下旨意加封才受乎”?飛對峙不受封,兩個對峙,丞相諸葛亮進言曰“啟稟吾皇,翼德即對峙不受封王,乃高風亮節之舉,非劉姓不成封王亦合祖製;而他有特彆功勞,可加封為上柱國,請旨決計”。

因而當晚三人與獻帝懷著萬般無法的表情,得過且過。寬衣解帶,促膝長歡。且放下不提。

自思若不遂世人之意稱帝,又怎能凝集民氣北伐與東征!如何重整漢家國土?興複漢室?但是一旦稱帝,又將麵對各方的壓力,稍有不慎,便會墮入萬劫不複之地。

今天下一為三分,而我荊州、益州、交州陣勢險要,民殷國富,實乃興複漢室之根底,然顧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勇之將而忘身於外者,蓋追陛下之恩遇者,欲捨生報之於陛下也。

三州富庶,糧草盈倉,軍器精美,三州誌士主動插手了報效陛下之行業,兵甲已足,正宜鼓勵六師,以茲北伐,兵民士氣可用;益州漢中路途相連,糧草輜重運轉不為艱钜。

餬口固然平淡,但是他們匡扶漢室的決計涓滴冇有減退,他們都以天下大任為己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