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帝踱了返來,站在榻旁,背對著陳封道:“這大鄭江山朕是承自祖上,然隴右、關中、漢中,乃至東海皆是在朕的手上打下來的,朕總盼著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我大鄭一統天下,朕這個天子才氣名副實在君臨天下。然朕年齡已高,近年來精力已有些不濟,便疏於了政事。太子又太年青,全然不通政事,朕想著相公們策劃於內,將軍們用命於外,國事便不至於荒廢。不想這些年不但寸土未得,反數敗於北燕,國事更是擺佈支絀,已見艱钜。朕心未老,唯有寄心於你等年青一輩。老臣們屍位素餐,難有抖擻,然朕觀之甚久,年青一代卻多是平淡無能之輩,更是尷尬大用。隻你陳崇恩甚得朕心,才具韜略在年青一輩中皆是出類拔萃之選,今後朕再為你選幾個文臣武將幫手你,你便為朕開疆拓土,撻伐天下,如何?”
陳封站起家來,仍垂手恭立。洪福拿過一個木墩放在他身側,那衰老的聲音道:“坐罷。”
他還未說完,鄭帝便打斷他:“我要你似徐太保般在軍中曆練,卻並非要你學他,徐太保忠於國事,勤於王事,多年來南征北討,勞累過火,卻從不念及本身,如此至公之人,古之少有,然於一統天下又有何用處。忠心許國當然是好的,然多年來隻能恪守城池,不能開疆拓土,畢竟是稍遜一籌。我要你今後勝於徐太保,為大鄭開疆拓土,掃清海內,方遂我願。如何做到這些,歸去後你再細細想想。”
陳封欠身道:“是,陛下之言,容臣細細咀嚼。陛下雄才大略,臣自是誓死相隨。”
鄭帝語帶笑意道:“家中無後顧之憂,火線自可經心殺敵,你之家人皆可謂有功於國,你之妻更有大功。如此賢妻本當加封誥命,顯耀門楣,隻是你現在品級略低,待你再立大功之日,朕自當為你封妻廕子。”
陳封略一思忖便已明白鄭帝所言不謬,鄭國軍製,批示使雖隻是從四品武官,且多以文臣充當,倒是一軍十萬兵馬的掌管者,乃是參軍出征可獨當一麵的初級將領。
喜好興亡雲煙事請大師保藏:興亡雲煙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陳封在墩上欠身拱手道:“謝陛下恩情,臣自當捐軀忘死,為國效命。”
陳封垂首道:“是。”
次日卯正,陳封入城至政事堂。這也是禮法,隻為交還統兵虎符。諸事已畢,陳封方纔安坐細述戰事顛末。
正麵一座廡殿頂五楹大殿高矗立立,兩側各五間配房,皆是青牆紅窗綠瓦,院中山石樹木儘有,正有一群內侍在灑掃庭除。這便是當明天子的寢宮紫宸殿了。
陳封已惶恐得站了起來,深深一揖道:“相公,陳封些許微功何足掛齒,與前輩將軍實不敢同日而語。封之願,惟報效國度耳,小我功業不敢掛記。我大鄭安定天下之時,封願為前部一小卒,馬革裹屍,血灑疆場,封不敢避也。”
“嗯,本來是忠臣良將以後,你是臨潁人?現在高堂都在本籍?身材可還安康?你不必拘束,現在我年齡已高,於軍國大事已不甚在乎,便全交由宰相們措置了。我已有好久未伶仃訪問外臣,本日隻與你拉拉家常,說說你家裡事罷了。”
方旭道:“崇恩快快請起。我知你本意非為升官,然賞功罰罪乃國度軌製,現下又是用人之際,正缺你這等有勇有謀的武將。你隻放心兵事,前程之事我等自會代你運營。”說罷看著案上赤銅更漏道:“聖上召你辰正覲見,現下另有兩刻時候,你這便去吧。多候一時,也是恭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