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興亡雲煙事請大師保藏:興亡雲煙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是夜,諸將各回本營安排軍務,陳封便宿在蜀寨中軍帳中。隻一更時分,程備便將報捷奏疏擬好送來。
程備道:“我若能跟隨都司,不時為都司分憂,便是我的福分了。隻可惜伐蜀功成以後,都司必是要還都高升的,這虎賁軍都批示使一職,聖上必是要擇人任用的。”
陳封哈哈大笑道:“你這馬屁當真拍得山響,我卻不聽你虛言阿諛。你隻說我現在已拿下青烏,而後又該如何?”
程備道:“軍中不但歌頌秦璧城之名,陳都司大名亦是口耳相傳。我於兵士之間走動多些,常聽兵士議論,言衛長平、霍嫖姚乃漢之雙璧,陳都司與秦璧城便是我大鄭之雙璧。”
程備笑道:“程備何當都司如此謬讚。我現在官居從五品,在我大鄭也算得高官顯爵,程備並非貪婪不敷之輩,豈敢有怨懟之心。說到文武兼備,軍中皆傳言都司帳下秦璧城製司方是文武全才,又幼年風騷,軍中哪個不欽慕三分。隻可惜緣慳一麵,未能見地秦製司之風采。”
陳封笑道:“你說這番話,不過是要隨我回梁都罷了,又何必繞彎子。隻你前日向我獻取青烏之策,我便是要保奏你的。你放心,我陳封不是貪部屬功績之人。今後你隻要一苦衷我,我自不會虐待於你。”
陳封點頭道:“嗯,夏侯蹇用兵,也是極有見地的。”
不一時,程備回帳中覆命,這一戰,斬殺蜀兵三千餘人,鄭軍戰死者近千人,傷者五百餘人。陳封聽聞大喜,這般傷亡,可算大捷了,便命程備細細寫一份報捷奏疏來。
程備道:“程備這點私心,如何能瞞過都司。我到漢中已近九年,確是已膩煩這等日子,隻盼能回梁都便好,升官與否倒是不在心上。都司恕我直言,似都司這般雅量高致,寬仁厚德之人,實是備平生僅見,備若能跟隨都司擺佈,豈敢不以身報效都司?”
程備道:“夏侯蹇守綿穀便另有三萬五千兵馬。朝天鎮距綿穀三十餘裡,漫天寨距綿穀二十裡,朝天與漫天兩處相距隻十餘裡。夏侯蹇或在朝天與漫天各駐兵一萬,綿穀隻留一萬五千兵馬守城。城外兩處營寨共有兩萬兵馬,已可算是重兵,我要攻他便要多費些心機力量。我軍卻也不敢繞過兩鎮直取綿穀,不然便會被蜀軍前後夾攻,是以我隻能先攻這兩處營寨。但蜀軍經此一敗,必定深溝高壘,死守不出,我要硬攻他營寨,又要防備其他二處兵馬來援,實在不易。”
陳封道:“天下傳言秦玉文武雙全,不過是因他文官轉武職,無磨難道也是如此?但秦玉畢竟年青,雖火氣足卻少了一絲老道,較之無患也有不及之處。旁的不說,”他指著程備擬就的報捷奏疏道:“單這份奏疏,秦玉便千萬寫不出的。”
程備道:“如此,便多謝都司了。”
陳封細細看了兩遍,確是花團錦簇一篇好文章,也無可變動,便將奏疏放在案上笑道:“無患當真是大才,文武兼備。可惜昔日盧太尉與趙都司不識荊山之玉,交臂而失之。不然無患豈止本日之位分。”
程備微閉雙眼,思考半晌,才又睜眼道:“都司,夏侯蹇此人,雖非武將出身,卻千萬不成小覷。他與盧太尉、趙都司相持多年,不落下風,便可見一斑。夏侯蹇本來有五萬雄師,經冷桂渡、青烏兩戰以後,約莫另有四萬五千兵馬。劍閣、昭化各有五千兵馬扼守,這兩處兵馬是千萬不能動的。劍閣天險,又是入蜀流派,自不必多說,昭化南銜劍閣,北接綿穀,亦是關鍵地點。昭化有三大用處,其一是保障綿穀糧道暢達,其二如果綿穀戰事倒黴,可策應綿穀蜀軍撤回劍閣,其三占有昭化,我軍便冇法繞到綿穀背後,兩路合圍綿穀,也冇法截斷綿穀與劍閣之聯絡。綿穀蜀軍進可攻青烏,退可守劍閣,便無後顧之憂。是以這一處兵馬也是不能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