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_第六十七章 山也在長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想來是如許的,”一個和尚嚴峻不安地說道,“我們這裡的護法天神脾氣不定,偶然那外道毀僧謗佛他理都不睬,偶然卻又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弄得地動山搖、房倒屋塌。”

“這裡名叫到達蕺秣蘇伐那寺,就是叢林的意義,”那乞丐道,“傳聞賢劫中的千佛都在這裡調集神靈和百姓,報告深妙佛法。如來也在這裡講過經,他涅槃後的第三百年,有個名叫迦多衍那的論師,在這裡撰寫了一部《發智論》。”

“是啊是啊,”本地人鎮靜地說道,“先王帶來了中原的梨、桃等物,並由此往南,傳往天竺各地。”

剛說到這裡,腳下“霹雷”一聲巨響,伽藍也跟著搖擺了起來。

玄奘謝過這兩個乞丐,與他們道彆後,就同領導一途徑直往山上走去。

古蹟般逃過災害的少年,如何也說不清楚他和母親是如何在睡夢中從房間裡被甩到內裡的,他隻能不斷地說:“這……這是……菩薩……菩薩保佑……”

“請老施主給貧僧說說好嗎?”玄奘坐到白叟身邊,合掌要求道。

玄奘暗叫一聲“不好!”從速爬出棚子,又當即被滂湃大雨澆了個渾身透濕。

看來,有筆墨記錄的汗青雖說會有很多訛誤,但汗青還是有筆墨記錄的好。

寺內有一座佛塔,高二百多尺,據那兩個乞丐說,是阿育王製作。中間另有疇昔四佛坐位以及他們的經行遺址。小佛塔、僧侶們打坐修行用的各個石室,如同魚鱗般的密密擺列,不計其數。

玄奘對此發起不置可否,轉頭問道:“二位施主另有甚麼親人嗎?”

玄奘鬆了一口氣:“看這模樣,不像是甚麼護法天神發怒,倒像是地動。”

玄奘歎道:“此地如此蕭瑟,也不知勝蹟究竟在何方,如果能找小我問問就好了。”

乞丐見來了人,倉猝出來行乞,玄奘取出一些錢給他們,然後問:“叨教二位施主,這裡就是當年迦膩色迦王降服龍王的勝蹟嗎?”

玄奘又細心察看了那些山石、穀地的地貌和植被,終究鑒定,這些的確是山體正在降低的跡象。因為全部山體上升導致河道激烈下切,當河道還來不及展寬時,山體又抬升了。是以,常常形成陡壁絕壁和穀中穀等地貌征象——這人間還真有不竭長高的山!

滄海桑田啊!玄奘暗自感慨。

出了至那仆底城,向西北方向又走了三天,便到了雪山下的僧寺,這是一座破寺,看上去蕭瑟不堪。領導朝寺院裡一指,說:“這就是當年迦膩色迦王降服龍王的遺址了。”

誰知剛過了淩晨,一聲“隆隆”巨響便將睡夢中人驚醒,大地再一次震驚了起來!

迦畢拭國與北天竺的地貌已經非常靠近,山間林木鬱鬱蔥蔥,地上開滿各種鮮花,也算是一處可貴的好處所了。

“不好!”阿誰中年婦人俄然叫了起來,“你父親……你父親還在內裡!”

少年“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玄奘表情愉悅,放鬆了韁繩,信馬由韁地走著。但是行未幾時,銀蹤便停了下來,本來,火線被大量的崩坍物堵住了門路,路邊的山崖上,暴露著玄色的岩石。

玄奘牽著馬韁,邊走邊想:這麼好的處所,如果不常常產生山崩、地動等災害,豈不完美?好好的山裡人家,說毀就毀了,真可謂世事無常,眾生皆苦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