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慧明長老,玄奘不由得眼圈兒一紅。
玄奘邁步進殿,點上一柱香後,他跪在菩薩麵前,虔誠地叩下頭去。
從四周八方投奔益州的和尚,掛單於此寺者不下千人,厥後者想掛上單非常不易。幸虧景、空二法師本來就是東都名高德昭之大德,而長捷、玄奘兄弟也已有必然名譽,就連寶暹、道基如許的大德高僧也都對他們兄弟有所耳聞,現在一見這四人前來,自是分外歡暢,忙將他們迎入寺中。
玄奘身著長袍,踏出大殿,徑直往寮舍走去。
莫非,是我的心中有了魔障,乃至不能放下嗎?
“施與你?”車伕高低打量著玄奘,“本來是個小和尚啊,我倒是情願恩賜,但是這兵荒馬亂的,到處都缺吃少喝,誰來恩賜我啊?”
景法師淺笑點頭,三位法師一起上前,幫忙玄奘將這棵小樹種下。
玄奘道:“弟子覺得,這山中氣象雄奇,雲遮霧繞變幻無窮,令民氣生畏敬。師父您看,這山嶽矗立入雲似與天相通,想是人們但願先人靈魂於天然六合當中自在遨遊!”
固然僅住了不到一個月,玄奘對漢川已很有豪情,望著這棵方纔栽種下的幼苗,心中不由有些沉淪:“不知玄奘此生,可有機遇再來漢川?”
又有一顆腦袋從車中暴露了半截,紅紅的臉上儘是高興的神情:“奘法師,是你呀!”
榮幸的是,李氏政權固然草創不久,當部分分卻已經很有效力,眼下又正值各路諸侯混戰期間,誰都曉得人丁的首要性。因此冇過量久,便有官員帶了糧食布帛來寺中安撫災黎。
玄奘想起洛陽的慘狀,想起在饑餓與絕望中慘死的同修,想起淨土寺那熊熊燃燒的大火,以及一起之上連綿數百裡無人埋葬的骸骨,不由心中哀痛,沉默無語。
“你乾甚麼!”一想到這匹小馬明天幾乎第二次闖出禍來,玄奘便有點兒來氣。又見錦兒跑過來欲扶本身,更是沉悶,手一擺,衝她發作道,“你如何能夠直接攔馬?你感覺你的力量比馬大是吧?!”
玄奘朗聲說道:“山乃萬物產生之地,兄長豈不聞《荀子》有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山林能興風雲,聚雨水,從而津潤大地,孕育萬物。難怪曆代很多大德都喜幸虧山中清修,也難怪當年佛祖得道前曾於深林當中苦行六年。”
“你說。”
玄奘懷著沉重的表情,一起彙集這些倖存下來的零散典範,將它們重新捆好,帶回寂靜寺。
一旁的長捷突破了這壓抑的氛圍:“二位法師先我們數月分開洛陽,都說你們已經到了益州,怎會在漢川居住呢?”
“為甚麼要發如許的願?”老衲問他,“眾生無邊,苦海無邊,你替他們承擔罪惡和果報,你承擔得了嗎?”
幸虧此時已是隆冬時節,夜晚固然寒涼,也還能夠忍耐。何況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一向在路上,早已風俗了風餐露宿,是以倒也並不焦急。
空法師合掌道:“阿彌陀佛,就依景師所言。”
“我……我曉得……”錦兒哭得抽抽搭搭,上氣不接下氣,“我……我不是……用心……的……”
四位法師達成共鳴,便各自去做解纜的籌辦。
兄弟二人相扶相攜,一起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走了七八天,終究度過嘉陵江,麵前便是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