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玄奘一麵說一麵伸手攙起他們,“仁者快快請起。”
見他神采不好,般若羯羅隻得放低聲音,安慰道:“看這天越來越熱了,我們還是從速清算東西啟程,去往羯若鞠闍國吧。對了,師兄要不要先吃點東西?”
“阿誰老施主……”玄奘伸手一指,“那些人竟然逼他死!”
羅漢說道:“你如何如此傲岸?既然是來請教於菩薩,為甚麼不恭敬致禮?”
都城之南四五裡,有一座小型伽藍。當年的瞿拿缽剌婆論師曾在這裡撰寫《辯真論》等著作,共有一百多部。
“這當然不是佛陀的本意,”長捷兄長道,“但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成活。古來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殺阿羅漢、十爪毒手這五事為提婆五逆。這五逆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使他下天國了。”
對此,佛陀曾感慨地說道:“有德行的人很輕易積德,險惡的人卻輕易造作罪過。究竟上,毫無好處的事輕易做,無益的事卻很難發心去做。”
厥後,舍利弗尊者專門前去勸戒那些跟從提婆達多的比丘,此中有很多比丘知過改過,又重新返來依止佛陀。
當時有位提婆犀那羅漢,常常來往睹史多天,瞿拿缽剌婆論師但願能夠拜見慈氏菩薩,處理疑問,要請教益。因而,便要求提婆犀那羅漢用神通力將他接上天宮。
“師兄莫管閒事,”般若羯羅小聲說道,“不然便是美意辦了好事。”
提婆達多很絕望,大聲斥責道:“你們都冇有勇氣守此五法嗎?你們如何有資格配做沙門?阿難!你是我的親弟弟,你也不肯跟我走嗎?”
要去羯若鞠闍國,需先顛末阿耶穆佉,這也是位於恒河岸邊的一個國度。
他們度過閻牟那河,達到東岸,來到秣底補羅國。
提婆達多的五百門徒都站出來,走到他的身邊,佛陀的弟子則一個都冇有動。
年幼的陳禕非常吃驚:“但是,佛陀曾經說過:我不入天國,誰入天國?現在提婆達多入了天國,這是佛陀的本意嗎?”
可惜這個國王不信佛教,事奉天神。境內有天祠五十多所,各派外道稠濁在一起,各自修行。梵刹也有十餘座,和尚八百多,大多研學小乘“說統統有部”。
玄奘一眼便認出這是婆羅樹上的果實,在恒河岸邊的村莊裡到處都能夠見到這類印色用的堅果樹,北印度僧侶常常用它來給白布塗黑。
“可他們有權不讓你救!”般若羯羅道,“你安知他們不是歡愉的?為甚麼要剝奪他們的歡愉?”
玄奘想起小時候,二哥長捷法師在給他講授佛經的時候,提起過提婆達多的這段故事。當時他便問道:“提婆達多害死了本身,當他重新轉世的時候,他還會有機遇修行嗎?”
幾名船工正站在船頭招睞客人,看到兩個沙門牽了五六匹馬過來,忙熱忱地上前打號召。
但是最令玄奘感到驚奇的是,這個國度的國王竟然出身於首陀羅種姓!在這之前,他所見過的國王中,最低種姓的也是吠舍,另有就是迦濕彌羅阿誰模樣酷似婆羅門,卻疑似有著首陀羅血緣的“訖利多種”國王。而秣底補羅國的國王卻實實在在是由身為“平生人”的首陀羅擔負的,這本身就說瞭然印度的種姓軌製也不美滿是鐵板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