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高原是極美的,天高雲淡,滿目皆是金紅相間的叢林和牧場。一行人向西南邊向行了三百餘裡,達到屈霜尼迦國。這裡地肥水美,民風樸素,佛法昌隆,路旁紅褐色的山體間到處可見龐大的佛窟。
望著麵前金紅色的火苗,玄奘不由想起了颯秣建國,想起了聖火壇中的火焰,想起了拜火教的祭司們,因而悄悄說道:“暖和,實在是對酷寒的一種寬恕。”
因而他們持續前行,行走了二百多裡達到赫時國。此國也被稱作“石國”,東西窄,南北寬,週一千多裡,西臨葉河,也算是蔥嶺一帶的大國了。這裡的土質、氣候與笯赤建國相差不大,國中百姓半牧半耕,也有幾十個城鎮,各城有各自的君長,卻冇有總的首級,全數臣屬於西突厥。
他指了指佛前的一個蒲團。
“弟子感覺神清氣爽,”道誠合掌道,“一夜冇有倒單,這在弟子還是頭一回,本來覺得定然會睏乏。誰知不但不倦,竟比以往還要精力。”
如許不知坐了多久,道誠感到中間有了些動靜,展開眼睛,卻見夜色正沉,大殿上燭光搖擺,龐大的石佛像悲憫地看著本身,似在責備本身心念不空。再看中間,師弟道通躺在一塊氈毯上睡得正熟,身上蓋著師父的裟衣,而師父則坐在道通身邊,就著殿上的燭火專注地看書。
他冇有在這些城池多做逗留,而是加快了法度趕路,滿心但願能快些達到天竺,卻不知這裡距他的目標地還差得遠呢。
“但是,我們不曉得能不能順利達到鐵門關,”阿克多並不悲觀,“這一帶地形太龐大,很輕易迷路。我也隻在多年前走過一次,記得前麵有個山穀叫甚麼黑豹之口的,上麵的棧道年久失修,極其險惡,行人稍有不慎,便會掉落下去。”
聽了這話,道誠才認識到師父真的要走了,頓時感覺戀戀不捨:“師父走後,弟子在修行中若遇停滯,當時苦無明師指引,該如何是好呢?”
“瞧這裡的葡萄,多都雅!就像珍珠普通。”摩咄騎在頓時,一邊扒開那掛滿串串果實的葡萄藤,一邊讚歎道。
阿克多想了想,道:“弟子猜想,快到鐵門峰了。”
這個國度地盤肥饒,生果之類發展富強,特彆是盛產葡萄。
“是啊,”阿克多道,“如何說我們另有帳篷呢。”
“快下雨了,”他說,“我們就在這裡宿營,找個不易被山洪衝到的處所。”
自打分開颯秣建國,世人已經馬不斷蹄地行走了兩個多月,人馬俱已精疲力竭,因此摩咄發起,在此安息數日。
再走數日,達到笯赤建國,這是一個由一百多個城鎮構成的疏鬆的國度,漫衍在大蔥嶺地區。每個城鎮都有各自的城主,可自行決定各自活動和與外界的來往,誰也不消服從其他城鎮的號令。各城都有明白的界劃和分野,但是總稱仍然叫做笯赤建國。
“何為昭武九姓?”摩咄明顯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稱呼。
“無妨,”玄奘寬和地說道,“身為凡夫,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處於煩惱的暴躁狀況中,導致看不清本身的本質。我們隻要保持安靜、透明、清澈的賦性狀況,才氣真正認清本身。獨一能讓我們進入清淨鎮靜、透明的賦性狀況的體例,就是禪定。”
不過這段日子彷彿有些分歧,學了比丘戒後,道誠自發本身的修為也晉升了很多,之前師父講經時有些不明白的處所竟然豁然開暢,很多事情不再過於固執。比如師父明天就要走了,此後是否另有機遇相見,實在是不得而知,要說難過是必定的,但和疇前比起來,或者和師弟道通比起來,他已經看得很開,曉得統統隨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