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遠道來助,小侄感激不儘啊,隻是您來晚了一步,小侄但是都已吃乾抹淨了的,冇能給張叔留口湯,皆小侄之過也。”
跟著劉和的被斬,本來就難稱狠惡的戰役很快便告了個結束,劉家軍四萬兵馬除了近萬將士逃散得不知所蹤外,戰損兩千不到,被俘者多達兩萬八千之巨,這無疑是個光輝之勝利,但是就在公孫明調集好步隊,籌辦出兵趕回方城之際,卻見一騎遊哨倉促策馬趕了來,給公孫明帶來了道告急軍情。
這一見劉和奮勇衝殺而來,公孫明不但不怒,反倒是暗喜不已,冇旁的,如果劉和就這麼降了,要殺其,還須得背上個殺降的惡名,且有能夠形成幽州民氣之狠惡動亂,畢竟劉家父子在幽州官方的名譽實在是太高了些,現在麼,劉和既是決意求死,公孫明自是樂得成全其一把。
“報,稟主公,張燕率六萬雄師正高速向我軍衝來,距此已不敷四裡了!”
陣斬劉和雖是究竟,又是當眾所為,但是公孫明卻不籌算親口認了這筆賬,而是歹意滿滿地便給劉和扣上了個懼罪他殺的帽子。
“好叫張叔得知,那劉和自感罪孽深重,無顏見幽州父老,已自行告結束,可惜啊,小侄本還想勸其去禦史台自首的,話都冇來得及說完,那廝便已自尋了死路,可歎,可悲啊。”
得知公孫明與張燕聯手設伏全殲了劉和所部,袁紹大怒不已,昭告天下,言稱公孫明違逆不道,擅殺朝廷重臣,以下犯上,罪無可恕,並向漢庭狀告公孫明,號令天下群雄共討之,但是冇等天下群雄對此事作出反應,公孫明也告急發檄文昭告天下,言稱劉和勾搭袁紹,企圖獻幽州予袁賊以換繁華,乃幽州人氏之公敵,本就在誅除之列,隻是念其能幡然悔過,他殺以謝幽州百萬公眾,特免其一家長幼之極刑,與此同時,也自上本漢庭,一方麵大肆為部下將士請爵請官,一邊還冇忘狀告袁紹多次進犯幽州,殺死殺傷幽州軍民無算之罪過,說是朝廷若不出麵嚴懲卑鄙無恥之袁賊,百萬幽州公眾必將聯名請願如此。
固然心中認定張燕此來應無歹意,但是本著“防人之心不成無”之原則,公孫明還是下達了告急佈陣之將令,旋即便聽鼓號聲突然大響中,本來迤邐而行的近四萬渤水兵將士很快便以中軍為基準,飛速地向兩翼拉開。
殺劉和這等弱雞,實在冇啥快感可言,公孫明乃至懶得朝其屍身看上一眼,一擺手中的長槍,緊著便下了道將令,旋即便聽號角聲連天震響中,本來整齊佈陣的近兩萬渤水兵將士立馬奔行而出,與高速衝來的趙雲所部合力將早冇了鬥誌可言的劉家軍殘部全都繳了械,押送著便往方城方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