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_第117章 邳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站在這邊,也能夠看到邳州城那宏偉的城池,高二丈九尺,週五裡二十步,初有城門三。

北曰“鎮北”,西曰“通沂”,南曰“望淮”,不過正德七年,知州周尚化又構築西北、東南二隅,建三座城門樓,南曰“皇華”,東南曰“永康”,西北曰“金勝”。

他們一起疇昔,很快轉入迎恩街,此街直通大河渡,屋舍更麋集,來往的行人商賈更多,不時可看到車隊與背扛伕役。

依托漕運,他才氣贍養他麾下那麼多人馬,但也犯了公憤,被剿除隻在麵前。

韓大俠瞪了二人一眼,明顯不滿他們誹謗新安莊。

看著這宏偉的城池,來交常常的人流,楊河心中感慨,汗青上的幾十年後,約在清康熙七年,魯南大地動,地動又導致河決,邳州城遂沉於水,這有兩千多年汗青的古城消逝於世。

很快,世人又到了沂河渡,這邊離邳州城不過一裡,河劈麵有龍興寺,內有醫學司與惠民藥局。

“相公,那是半戈山,看到這山,就到了邳州城了。”

現在李青山等人聚在梁山,還一向挾製漕運,每有糧船達到梁山四周,索米後才氣放行,每艘以石計。

看鄉民們挑著擔子,雖衣衫襤褸,臉上還帶著但願,楊河心中感慨,比貧困更可駭的是不安寧。

重新安莊往東去,過董家莊社,繞個葫蘆灣,就是邳州界的偃武鄉。

後代這城不複存在,然麵前的城池身影又如此的新鮮。

當然他身上斬馬刀,雙插,燧發手銃等需求設備不成少,馬鞍上一樣掛著馬弓與馬刀盾牌。

沂河渡一樣冇有渡船,不過這邊橋梁浩繁,能夠走的,就有衠良橋與繼善橋,邊上古廟神祠頗多,河這邊就有甘泉廟、巨川神祠,河劈麵也有龍興寺,昇仙亭。

劉六南犯時,周尚化據城勒兵防備,州人賴以保全,為之立生祠。

商船也一樣,以所攜商貨輕重,什物取三,然後放箭放行,無敢越者。

這就是真正的明朝時邳州城啊。(未完待續。)

楊河點頭,這兩個兵油子,進入這類場合就感受如魚得水,然比起這邊,他更喜好新安莊,有一種次序與安好,這裡一看就近似那種窮戶區,良民在這邊不好儲存。

楊河看去,城西北確切有一座山,形如半戈,繚繞州治,邊上就是沂河。

這期間能騎馬的就不是淺顯人,更彆說騎的是戰馬。

雖是渡,實在已經冇有渡船,因為這條河溝的淤積非常嚴峻,底子不能行船,特彆眼下這夏季枯水期。

這裡有新安遞運所,再往東去,有武河渡,西南距邳州城約六裡,這裡有武河乾溝口,有武河水直通蛤曼湖。

路麵都是泥土路,眼下夏季還好,到了春夏雨水多的時候……

楊河他們六人騎著戰馬,比一色六輛的寶馬還顯眼。

這路固然有些坑窪,但比擬楊河之前走的鄉間小道,倒是好走多了,是以他們一行重新安莊過來,並冇有走好久。

一起疇昔,官道兩邊都能夠看到火食,邳州城四周雖有些山頭,但更多的是平原,因為位於黃河水北岸,這耕作前提也比南岸好多了。

“劉爺,甚麼時候一起喝酒,輻湊街那邊俺請。”

劉可第傲慢的牽著馬,愛理不睬的模樣,隻是殷勤的為楊河先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