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_第186章 設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眾官民對守住城池更有信心,百姓們津津樂道巾幗豪傑,北岸的鄉勇豪傑,以貢生周明遠為首,眾士紳敲鑼打鼓,抬著豬羊等物入虎帳犒勞將士。

遠遠看去,半人高的雜草就將他們身形完整袒護。

動靜也不成製止傳入睢寧城官民耳中,固然詳細內幕他們不明白,但近百顆掛在城垛上的流賊首級世人都是看獲得,出哨大家帶回的緝獲馬騾也有人看到,立時城表裡都是震驚。

楊河最後道:“保護隊、哨探隊作為駐隊,那裡危搶救那裡,看機遇衝下山去。醫護隊將傷員抬入廟中醫治。九爺這邊,你們埋伏在趙耳山楊家圩廢墟內,一聽到銃聲,立時突擊流賊的後部。”

楊河又用鉛筆在圖紙上畫著,“連保護甚麼算上,兩總隊兵二百多人,兩翼各一百多,以重盾長矛共同,列成兩排,就安插在第一道壕溝的兩側,戰時偃旗息鼓,躲藏在雜草中。流賊突致,就起家肅陣奮勇殺敵,漸漸結陣逼下山去。”

“此戰的安插就是如許……第一排銃手打完第二排打,流賊若衝上來,就火炮平瞄直打,打實彈。賊不退,第一排銃手未裝填好子藥,就擲彈隊投擲萬人敵,然後銃手再打兩排。賊不退,又衝上來,火炮打霰彈,擲彈隊又投擲萬人敵,銃手再打兩排。如此流賊不成能不潰敗,突擊隊便可衝下搏戰。”

他與世人的商討安插,壕溝兩條,高低相鄰著,每條壕溝與官道平行,每道長百多步,可掩蔽百多人,如許兩總的火器兵便能夠藏下。

因各賊抱怨,連日雨水,門路泥濘,非常不好走,靈璧往虹縣的官道環境會好些。

但火器兵又需求庇護,那就發掘壕溝最合適了。

一時以楊河的心誌,也有些忐忑起來。

然後荊山東去二裡另有一條不小的河,介時那邊設疑兵,流賊就會有半渡而擊的憂愁,隻想快速通過這片處所。

指著圖紙,楊河侃侃而談,“這是正麵疆場,以流賊的弓箭火力,他們是衝不破我們正麵的。以他們習性,遭受埋伏進犯後,必定也會想著從兩翼包抄圍打,以是兩總的殺手隊就安插在兩翼。”

最驚人是錢三娘等人,她兩次領隊出哨,前後共斬殺流賊四十五人,緝獲馬騾七十匹,還抓到五個活口,這個動靜震驚了軍伍,連楊河都是轟動,親身訪問錢三娘等人嘉獎慰勞。

官道就在山下,流賊必經之地,山上雜草密佈,輕易躲藏身形。官道南麵百步,就是連綴的池沼地,窪塘地,流賊不好逃竄。西南一裡就是趙耳山,能夠埋伏馬隊,從背後夾攻。

然後趙耳山西南相連有彭山,山有觀音堂,再西南三裡有宋家山,山上有普濟寺,宋家山西南三裡又有軸山。

世人爭議不下,誰都有本身的來由,最後隻能看楊相公如何決定了。

依他們說法,雨水已經停了,那隻馬隊要來睢寧,也就這兩天的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