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_第209章 打還是不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主簿鄭時新顫抖道:“如何辦?饑民衝來,打還是不打?”

袁宗第又讓張能攻打右翼,張能算是李過兄弟麾下大將,不久後也會是後營的左果毅將軍,也需給他這個立軍功的機遇。

此時這些饑民隻粗粗分隊,幾十人,百多人分紅一隊,多街坊鄰居,瞭解的人聚在一起,由老營指認,指定各隊某些強健者,有聲望者為哨總頭領。

能夠說從這一刻起,他們的性命掌控,已經交到這些刀盾手的手中。

眾官持續無言,楊河怔怔看著外間,旁人目光投來,特彆幾個朝廷命官,都等著他拿主張。

在袁宗第的安排中,他讓謝君友批示攻打土牆正麵,戴罪建功自贖。

但他不能包涵,他身後有睢寧城的百姓,也有他的將士兄弟。

圩牆上,知縣高岐鳳恨恨道:“又是擯除饑民填壕。”

最前是步兵內的刀盾手,比例約在兩成擺佈。

心中倒是一歎,這就是文明人相對蠻橫人的短板了,非論清軍或是流寇,殺起百姓來毫不包涵,世人也覺習覺得常。但文明人卻需瞻前顧後,乃至很多時候自縛手腳。

他們左弓右箭,遍及利用小稍弓,弓力五六力,六七力,隻要極少部分的人,利用八力強弓,這些人的箭囊,裝的就是重箭。

有人用三眼銃,有人用鳥銃,遴選軍中較好質量的火器堆積成軍。他們扛著鳥銃三眼銃,身上掛滿物什,如鉛子袋,裝在牛角內,或壺內的引藥袋。

很快袁宗第安插結束,世人以為冇題目。

他召來各方守將安排,特彆九爺的馬隊隊,讓他們不要死守,多多反擊,多打擊流寇陣中的虧弱位置,特彆曹營的人馬。楊河以為,衝破口在他們那邊。

這些饑民,根基都是靈璧縣城的百姓,靈璧城被攻陷了,城牆也都被剷平了,青壯全數被裹脅走,餘下他們的家眷,老弱婦女,天然隻好跟班。

弓箭手前麵是火器手,比例約在一成。

另有火藥帶,若後代斜背的槍彈帶一樣,上麵一個個銅管或竹管,每一管剛好裝滿一銃之藥,當年戚家軍留下的定裝思惟,此時大明各地遍及用之。

山川社稷壇,“闖、羅、李”等大旗將旗飄蕩,數百身披棉甲,鑲鐵棉甲的精騎環抱,他們精騎驍騎共一千,此時隻約二三百騎聚在這邊,餘者分為多股,縱馬四出。

他們層次清楚,分為了幾大部分。

最後流寇擯除饑民填壕,都是饑民在前,步兵在後,但越多的城池利用火炮隔斷,現在都是饑民步兵稠濁在一起。

壇上,李過、袁宗第、王龍等賊將正在商討戰術,兵力如何安排攻打。

但從初到現在,流寇中的骨乾戰力,還是本來的“邊賊”,現在的投降官兵。

他們人數有一千,仍紅衣藍衣較著,闖營曹營兩個陣營彙成。

“某看那矮牆長二百步,不是很寬,人多了擠不下。五千饑民,就分五波,每波一千人,鼓聲未止,不得後退,敢退的都殺了。頭三波可試著沖沖缺口,衝不進也不急,待壕溝填上再說。”

眾馬兵火線,另有大量的廝養與饑民聚著。

這些人是流寇營中精銳的精銳,老營的典範,普通到現在,他們也可貴作戰,隻吼怒著策馬四出,到處窺伺,或反對能夠從兩翼火線突來的敵方人馬。

看著仍沉默的各官,便是在他看來很有些魄力的高岐鳳都躊躇不決,他下了決定:“城外的饑民,若敢轉頭與流賊冒死,就不擊殺他們。不敢的,就是流賊一夥,不需容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