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國事已至此,我身為王親,日夜費心,焉能不急?”
工夫不待,光陰荏苒,大梁就在這更加嚴峻的內憂內亂之下,強行撐到了洪光二十二年隆冬。
次年四月,黃愷因連失諸將,親弟被斬於旗下,悲忿交集,芥蒂堆積,身心交瘁,鬱鬱而終。叛逆兵由其孃舅黃澤領受,不得不撤至楚州,占據商田、漢南等地。李克宇倉猝聯絡楚州梁軍圍追堵截,何如處所上的梁軍日久頹疲,雖在其峻厲督導下,有幾次小勝,然後繼乏力,隻能眼睜睜望著叛逆兵敗退南邊,放虎歸山。
“算是甚麼?莫非算是他們生不逢時,該死?!”
舔了舔有些乾枯的嘴唇,擔負兵部尚書兩年的夏國公李克宇迎著肅宗凝重的眼神,又清楚道,“不若趁此機會,派一名欽差前去,徹查諸事,恰好順帶監督接下來的賑災,等事情清清楚楚,明顯白白之際,再問處也不為遲。”
“依老臣之見,不若讓榮親王世子前去,定不負聖望。”
“此次雪災,本地州縣各級官員應對不當,確切有失,可今後漸漸查處。隻不過眼下,還是該籌議如何撐過這個夏季,倘若這時候究查他們,換些更加不熟諳本地環境的愣頭青上任,恐怕會出大的亂子。”
洪光十五年玄月,李克宇受命班師回朝,朝廷又另派處所大員,催促雲州軍政,死力剿匪。
蔡明和身為宰相,出了這類事情,也還是有些計量的。
成王爺不屑一顧。
“不若讓刑部派個侍郎下去,一來彰顯朝廷正視,二來刑部懂法,知輕重,會辦的較為妥當。”一名大臣發起道。
蕭煜等幾位重臣眼中都閃過一絲的不忍及擔憂,當今聖上的身子是越來越不可了,國度又是多難多難,江山堪憂啊。
“急又如何?力挽狂瀾從非易事,我們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時至七月,李克宇率己部與各路梁軍彙整,以數倍兵力接連打擊了叛逆兵分離在楚州各部,才使豫州、楚州趨於安定。叛逆兵幾經中原鏖戰,喪失慘痛,若潮流般撤退,後又在武嶺山得勝,元氣大傷,一起避走,暗藏於大梁西南部雲州山區,才紮下根來,休整喘氣,而後對峙反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