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史載:初卓與帝語,語不成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丟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
著張讓使內宦往長樂宮去偷聽,對於何進的言語,自是一字不漏的聽得滿肚子。所謂先動手為強,後動手遭殃,張讓,段珪之輩自不是甚麼仁慈之輩,領了數十小寺人並畢嵐,趙忠等人,持了兵器自入宮內,伏於長樂宮外,待得何進與何皇後交代完,晃閒逛悠的出來,數十小寺人並張讓,段珪之輩一擁而上,不幸堂堂大漢朝大將軍,昔日殺豬無數,不想本日亦是嚐到了這類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味道,怎一個爽字了得。
十常侍是誰?那是號稱在朝中能呼風喚雨的人物,早在何進入宮門時,十常侍即以瞭然。
當初靈帝臨喪入葬之時,這位何大將軍都敢稱病不來,現在又吃緊入了長樂宮,哪能有啥功德,莫非當年竇氏之事要在我等身上重演耶?也不怪諸寺人現在被嚇的草木皆兵,神經兮兮的,這類關乎於自家身家性命的事,實在是不得不擔驚受怕。
~~~~~~~~~~~~~~~~~~~~~~~~
這般一來,確是更讓何進是猜疑躊躇不定,乃至於有點愰愰然。
因為,何太後他也是明白,現在她這個太後的位置與何進這位大將軍的位置,就跟張讓,趙忠這等十常侍一樣,在冇有靈帝在時,就跟無根飄萍差未幾,冇得甚麼根本,以是,何太後也就留了個心眼,想著把這十常侍放在身邊,到時候等他兄妹二人把握朝政以後,就用這十條老狗持續去與士家大族們對咬。
此時的袁紹占著四世三公,袁家乃天下士林之首的名頭,已經用上威脅這類手腕,可想而知當時的景象是如何的嚴峻。
兩次黨錮啊,這對於士人們來講,那是多麼的悲慘的事情,誰也不敢包管十常侍今後會否再失勢而把他們這些士人們再來一次黨/禁。
此時袁紹怕何進變卦,不得以之下,隻得又占著四世三公的名頭,勒迫何進道:“此時候隙以生,情勢已露,所謂夜長夢多,將軍若不早下定奪,事必有幾次矣!”
而到了此時,我們這位不幸的一向都隻曉得處在深宮中,做著不著邊沿的好夢的何太後纔算是真的驚駭起來,算是曉得此次便是他那位身為大將軍的兄長何進也是擋不住這等局勢所趨了,遂隻得罷了中常侍小黃門張讓,趙忠等人,使得他們不得出入宮廷,算是應了個景,隻想著就這般,能夠讓何進在宮外頭能少受些來自於士族們的壓力。
袁紹家是黨人代表,而何進這位大將軍,此時確是正需仰仗黨人的時候,天然是不敢獲咎於袁紹的。
此處也合該他董卓發財致富一回,此時董卓自接了何進旨意後,一起引兵往洛陽而來,卻不想董卓還冇趕至洛陽,何進已被十常侍所害,十常侍反叛被袁術所敗,挾了小天子及陳留王逃出穀門,儘奔小平津而來,本來先往河內躲上一陣子的設法。卻不想此時董卓雄師正自從河內而來,再相撞見,哪另有那幫子宦官的活路,早被董卓門下那幫子西涼人一刀一個十足串了人型葫蘆去了。
宮外何進部曲將吳匡、張璋,在外聞得何進被十常侍所害,當下不敢怠慢,一邊令人通報了袁紹等人,一邊自領兵入宮,欲儘誅十常侍。
應當說,何進本來就不是位能斷大事的人,他一邊聽得宮中那位mm的話,加上他親弟弟的討情,另一邊,又是以袁紹為代表的諸多士家大族們所賜與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