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宋_第二十回 又近佳期 豈怨新愁(6)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正殿等待很久的趙佶和蔡攸等人終究在酉時盼到了好動靜。少主引道君天子出居龍德宮,尊稱為教主道君太上天子,當晚即位,在垂拱殿受百官朝賀。趙佶滿身的擔子一下子輕鬆了很多,這纔想起本日是小年,也顧不得過了,開端策畫起南巡出亡之事。

***

淳於雱本已看到無人情願來做天子的景象,現在對此感到有些小題大做,這位樞密院事是不是多慮了?但是蔡攸推算得冇錯,固然宗子趙桓不肯即位,第三子鄆王卻躍躍欲試。他和小妹嬛嬛的生母本是趙佶最愛好的妃子之一,再加上能寫會畫,也頗得皇上寵嬖,是以從小就自以為比太子有才氣,隻是因為前後的原因才輪不到他。在平時蔡京、童貫等人見他受寵,也曾一起暗害過另立太子之事,畢竟冇有勝利而不了了之。他卻不曉得的是現在蔡氏一門早就見風使舵,重新擁立了太子。宮中安排的親信不竭地帶來最新意向,方纔獲得的動靜讓他感覺是“此時不入宮,更待何時”。趙楷覺恰當仁不讓,吃緊忙忙帶領親隨數十人,駕著馬車大搖大朝皇宮而去。

李綱本反對趙佶禪位,但見到天子一門心機惟要南逃,隻能勉強責備,讓太子站出來以保衛汴都城。他思前思後,終究以“刺臂血上書”,勸說趙桓早早即位,安寧民氣。

待世人散退後,耿南仲問道:“殿下何所慮?”趙桓喃喃道:“大敵當前,大敵當前……”耿南仲針鋒相對道:“天道使然,大宋鼎祚不該斷,大敵當前又如何?”俯下身來,靠近坐在地上的趙桓,在他耳邊輕聲道:“殿下,臣早就算過一卦,此次劫數定能安然度過。”

耿南仲,字希道,開封人,在東宮任太子師前後七年,深受信譽。年青時曾與當時的雲霄派陸掌門有過必然的來往,比較癡『迷』於道家法門,信賴天道之理。他見是常日裡反對太子的蔡府中人來見,心下罵道:“牆頭草!”不過罵歸罵,太子不肯即位,隻要他來試一試了。

耿南仲進得玉華閣,叨教道:“陛下,此事須得老臣單獨與太子敘說。”蔡攸領悟,忙叫內侍扶了皇上出去,本身也帶領著眾大臣分開,隻留下兩大師臣在閣外看管。

又過了冇多久,瞧見師兄水漸飛領著一老者走來,心下暗想:“必是太子太傅耿南仲到了。”

趙桓來到五華閣,“撲通”一聲下跪,涕零推讓道:“父皇尚在,兒臣即位則是不忠不孝,望父皇三思,收回成命!”從東宮出來一向到現在,貳心中不是滋味。自主為皇太子至今已有十餘年了,朝中群『奸』多次圖謀廢立,不竭製造事端。幸虧鄭皇後極力庇護再加上父皇的舉棋不定,才氣長住東宮。現在敵軍長驅直入,朝中貧乏良將精兵,本身又無治國經曆,權臣放肆難製。就連要登上皇位了,也是萬般無法,如同犯人一樣被押送至此。父皇不該該讓本身來清算殘局,以便脫身,能夠逃之夭夭……越想貳心中越是煩『亂』,當著眾大臣的麵放聲大哭了起來,哭未幾時,又氣急昏死倒地。蔡攸急喚太醫來救,醒後趙桓還是是死活不肯即位。

趙楷還是不斷念,想了想,眸子一轉道:“寶劍是用來殺金人的,不是來對於皇子的。”淳於雱將寶劍重新彆回腰間,表示一個請回的手勢,說道:“大事已定,鄆王是受誰之命而來?”這一句,詰責得他啞口無言,隻得帶領眾侍從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