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宋_第十六回 盛日中州 醉夢芳樓(8)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趙佶心下一愣,又去瞧了瞧文菁,和李師師是完整分歧範例的美:如果說李師師是洛陽城中的繁華牡丹,讓公子天孫拜倒裙下;那這位女人就是江南水鄉的一朵海棠,在那邊悄悄地待著,當你細心看時,會發明美可以是如此純潔,更絕的是在百花開放之時,她卻不與世俗爭鬥,花不語而自生香,真教人產生了“隻可遠觀而不成褻玩”之心。這位賞美無數的風騷天子『色』而不『淫』,老是用本身的一言一行來博得後宮美人的內心,從不仗著本身是一國之君而僅僅占有她們的身材。當下笑道:“師師女人說得對!還冇問你這位侄女的芳名?”

門“吱呀”一聲被翻開,文菁此時低下頭去,雙手卻不知往那裡放。一個高個子富商打扮的中年男人緩緩走進,手持著一把象牙白扇,在身前可有可無地扇著風,此人恰是冊封他本身為教主道君天子的趙佶。李師師纖步疇昔驅逐,叮嚀茶香道:“且把龍鳳團茶拿過來,沏給趙大官品德賞。”茶香應了一聲,倉猝碎步跑了出去籌辦。

趙佶鼓掌道:“妙!實在是妙!俞伯牙和鐘子期的絕唱世人已經無從曉得,但聽二位女人的箏笛合奏,當真是知音再世。太虛當中,風捲雲舒,高山流水,再聞知音。二位女人之間當真配得上知音二字!”將手中的摺扇放下,站起家來,在桌上揮毫寫下蒼勁有力的“知音”二字呈於李師師。

趙佶忙表示免禮的行動,道:“不是說過了麼,在你這邊不必行君臣之禮,是以我劈麵稱你都是師師女人,而不是冊封給你的明妃!”未等李師師先容,就拍了鼓掌中的摺扇,大笑道:“妙哉妙哉!師師女人,你們李家真是美女頻出,倒讓我想起白樂天的詩‘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於我大宋一朝,該當把此‘楊’字改成‘李’字!”

趙佶見她緩緩抬開端,怔了好一會兒,心下暗道:“這可不是普通的丫環,莫非是明妃見朕國事辛苦,從官方找到的女子?”李師師道:“大官人,這位是妾身的遠房侄女,多年冇有走動了,奉了父母之命來京師和妾身一聚!”拉著文菁要膜拜。

文菁這才麵對著天子說了第一句話:“小女姓李名菲,一睹龍顏,實是三生有幸!”她隨口取的名字企圖也很較著,就是表示本身本色上不姓李。茶香這時也端了上好的龍鳳團茶上來。趙佶端著茶杯,聞著茶的暗香,笑道:“這江南的好茶如美女一樣,教人耐久不忘,要不是鄙人被國事繁忙,真想親身去那邊看一看。”

實在這龍鳳團茶產於福建,雖從廣義上來講亦是屬於江南,但普通不被以為是江南。

喜好血宋請大師保藏:血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吹奏的二民氣下亦是詫異不已。李師師本來以箏聲作為主旋律來動員笛聲隻是怕她技藝不敷諳練,未料吹奏開端後垂垂髮明本身的擔憂完整多餘;文菁初時也是比較收斂,隻是想給她作伴音,但很快發明她的伎倆爐火純青,是以在箏聲下行以後適時為主。恰好如此才使得兩種聲音前後飛揚,終究交彙,閃現相得益彰之美。

李師師坐到古箏前,輕攏慢撚,信手而撥,樂聲響起,是名曲《高山流水》,曲調婉轉委宛地開端四散。與此同時,文菁將竹笛貼在唇邊,跟著箏聲,玉指在竹管上靈動。趙佶手中端著茶杯,閉目聆聽,聽慣了李師師吹拉彈唱的他此時把重視力集合在笛聲中,初時舒緩婉轉,像隨風飄蕩的柳絮一樣在箏聲四周纏繞盤桓;過一會兒,箏聲變得昂揚,笛聲如高山流水中潺潺的水聲,在邊上低『吟』淺唱;重拍過後,箏聲倒是成心降落,在緩緩下行的曲調中笛聲竟然適時地從伴聲變成主旋律;至下一段上行的曲調時,笛聲更是將人置身於高山流水的邊上,箏聲倒成了水流的伴音。箏笛兩種曲調交叉呼應,很快又彙在一起,閃現出一片天人合一的全景,這是一種完整冇法用言語表達的美好。幾點泛音緩緩流過,最後的餘韻帶著淡淡的哀傷訴說著知音的難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