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5章 非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古者桀紂長巨姣好,天下之傑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但是身故國亡,為天下大僇,後代言惡,則必稽焉。是非麵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群情之卑爾。當代俗之亂君,鄉曲之儇子,莫不斑斕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婦人莫不肯得覺得夫,處女莫不肯得覺得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但是中君羞覺得臣,中父羞覺得子,中兄羞覺得弟,中人羞覺得友;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哭泣,苦傷其今,而悔怨其始,是非麵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群情之卑爾!但是,從者將孰可也!

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正報酬甚焉。是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言而非仁當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吶也。言而仁當中也,則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於上以是道於下,政令是也;起於下以是忠於上,謀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無厭、誌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言君子必辯。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賢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賢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賢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敷以順明王,下不敷以和齊百姓,但是口舌之均,應唯則節,足覺得奇偉偃卻之屬,夫是之謂奸人之雄。聖王起,以是先誅也,然後盜賊次之。盜賊得變,此不得變也。

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以形狀色彩,而知其休咎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堪心,心不堪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有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有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凶。故是非小大,善惡形相,非休咎也。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禮,禮莫大於聖王;聖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守法數之有司,極禮而褫。故曰: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彼後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後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捨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觀千歲,則數本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欲審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故曰: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凡說之難,乃至高遇至卑,乃至治接至亂。未可直至也,遠舉則病繆,近世則病傭。善者因而間也,亦必遠舉而不繆,近世而不傭,與時遷徙,與世偃仰,緩急嬴絀,府然若渠匽檃栝之於己也。曲得所謂焉,但是不折傷。故君子之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抴。度己以繩,故足覺得天下法例矣;接人用抴,故能寬大,因眾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詩曰:“徐方既同,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