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東邊的周國武力強大,固然處於分裂期間,但兵農合一的他們,光最西麵的秦王國就能策動百萬雄師(實際這類環境下真正參戰的有一半就不錯了,大部分都是運輸糧食輜重的民夫),不是那麼好對於的,其他各國加起來靠近三百萬人,可不是個小數量。”
亞曆山大也就想想,他可不會製造甚麼火器,那東西要求太高,底子不懂,能鼓搗脫手雷就不錯了,大炮都還冇有眉目呢。畢竟現在的冶煉程度還非常有限。他是以一己之力實現了版圖的超等擴大,但科技的生長還很有限,如果冇有實現大的衝破,比及他掛了,帝國就得墮入汗青週期律,說不定甚麼時候就要崩潰。隻要科技程度生長到靠近產業期間那樣,並且嚴格實施君主立憲製或者共和製,那麼他的超等帝國纔有能夠持續持續下去。畢竟當時候誰敢造反,隻要處所上冇有重型兵器,坦克一開疇昔甚麼都是浮雲。但這都是後話了,眼下還是仆從封建共存的期間,在出產力低下的環境下,本錢主義抽芽也不曉得甚麼時候茁壯生長起來,起碼得弄點機器出來吧。
“陛下,你說的這1100帕拉桑的間隔莫非都是大海嗎?那我們如何疇昔啊?”
喜好亞曆山大四世請大師保藏:亞曆山大四世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陛下,那您對這些土著人的目標如何呢?”帕特羅克勒斯問道。
“諸位,我一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齣產力,人類從猿人演變而來,第一個衝破就是學會利用東西,骨具、石具和火的利用,跟著冶煉技術的生長,人們學會利用了銅具和鐵具,從原始社會的野人生長到文明社會,經曆了幾萬幾十萬年,但是大師看看這一兩千年來,我們的進步有多快,我們發明瞭多少東西,哲學、醫學、冶煉業、造船業、武備等各方麵都是日新月異,帝國能有明天靠的是甚麼,靠的是我們大師一起的儘力,靠的是刀劍鎧甲精美、靠的是計謀戰術得當、靠的是攻城器的不竭生長……我們一點都不能藐視這些小小的東西,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就能跨過汪洋大海,前去1100帕拉桑以外的大陸,這裡的地盤麵積是阿非利加洲的1.4倍,具稀有不儘的物產和敷裕的地盤,其肥饒度要比阿非利加強幾倍,因為那邊冇有戈壁。征服了這裡,帝國的國土將直接翻倍,而這些處所的征服難度和非洲大陸相差不大,我們能夠等閒征服這裡。到時候能夠大力移民到那邊,每小我都能夠有農莊、有牧場,能夠肆意的享用餬口。”亞曆山大一邊指著輿圖一邊跟世人說道。
此次的艦隊空前龐大,由180艘2500噸排水量的“亞曆山大四世”級一級艦、300艘1200噸排水量的“亞曆山大三世”級二級艦和500艘排水量600噸的“腓力二世”級三級艦構成,帶了可供一年擺佈的糧食,以及小麥、蕎麥、水稻、高粱、橄欖、葡萄、胡椒、咖哩、鷹嘴豆、扁豆、黑豆、綠豆、茄子、洋蔥、大蒜、萵苣、黃瓜、豌豆、菜薊、芹菜、蒔蘿、薄荷、蘑菇、茴香、蘆筍、牛至、羅勒、薄荷、百裡香、豆蔻、芫荽和羅望子等種子。
“以是我得持續練兵啊,中心常備軍還不到十萬,全部帝國加起來的戰兵也不會超越20萬,其他滿是民兵,還得留守海內以防不測,我能帶走多少軍隊。但首要還是靠工部啊!如果能研發更先進的兵器說不定到時候個個都能以一敵百,那另有誰能擋得住我們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