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對於此時的朝鮮半島實在是一知半解,幸虧身邊有賈詡這個飽讀之士,對大漢周邊各族有著相稱的熟諳,這纔在一番講解後,腦中有了大抵的頭緒。
第325章:災害來臨
賈詡在弄明白劉璋的這其中間設法後,再聯絡到幾處與大漢的地理,以及政權漫衍位置,不由的悄悄鼓掌稱妙。這位主公公然狠辣,向來脫手總有後著,毫不似麵上閃現那般簡樸。
三韓也好、倭國也好,一來都是屬於外族,雖說現在極其強大,但其周邊的鄰居卻不成小覷。非論是烏桓還是高句麗,甚而東獩與再遠些的扶餘,都極有能夠在將來某刻兼併他們。
兩眼放光的眺望著遠方,劉璋語氣中,不經意閃現出的幾分貪婪,讓賈詡先生俄然有所明悟。
“學習、鑒戒,進而察看,這是根本。除此以外,我隻曉得,這個朝鮮半島多產鐵礦,而倭國彷彿有很多很多的金啊……>
他們之間所謂的大戰,人數如果到了上千的範圍,便可謂是舉國之力了。現在劉衙內驅五百餘百戰精銳,隻要不分兵而占其地城池,要說橫掃全部三韓與倭國,實在是半分牽掛也無。
此中,半島東北部乃是東獩所占,而馬韓中,北部方麵是從馬韓五十四城邦平分離並獨立出來的百濟。[
三韓的說法,源自公元前二世紀末至公元四世紀擺佈,特指定為在朝鮮半島的三個散落的聯盟體。www>
三韓與倭國之地,地狹民瘠,國力相對大漢來講,說跟大漢一縣之地或有所誇大,但卻也冇太大辨彆。而便是這小小的彈丸之地,此中,還要分出數十乃至上百政權來,便更是讓他們在麵對稍稍強大一些的政權之前,隻能蒲伏在地,毫無抵擋之力。
三家之間自聚立之日起,便是撻伐不竭。到了此時,說是三家,實在全部半島上,該算是共有六家纔對。
而這位主公一番言談當中,幾近有些不加粉飾的,打著察看、巡查的幌子,欲行資本打劫的心機,已是昭然若揭。
而對於發覺主公實際對三韓並不體味的賈詡而言,劉璋雖是明白了,他卻有些胡塗了。一個連地理、政權漫衍都冇搞明白的人,如何還會信誓旦旦的跟本身說甚麼學習、鑒戒之類的呢?
在辰韓中,又分剝出一城,在幾次征討兼併後,也獨立為新羅。唯有弁韓,內部較為穩定,但卻也分離出一個政權,是為伽椰。隻是相較馬韓與辰韓,伽椰雖單獨稱國,卻還是承認乃弁韓部下,與弁韓多是合作協同,少有爭鬥。
此中馬韓最大,位於半島西北,共五十四城邦構成。辰韓與弁韓位於半島東南,各據十二城邦。
而這些外族,恰是總給大漢邊陲帶來費事的一些強族。本日趁此機會,先來打劫一番,不但能減弱他們潛伏的國力,更能藉此激發一些混亂。這類混亂的演變,也必將讓緊鄰他們的那些大族遭到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