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鋒漢起_第二百六十九章百家爭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世民篡奪天下以後,任用賢達、廣開言路、以農為本、答覆文教、完美科舉、安定邊患、融會邊族,終究達到大治。

荀歌對這個惹事生非的侄子頗感頭痛,笑著介麵道:“久聞楊太守出口成章,隨口一句‘一花獨放不是春’便寄意深遠,單句不成雙,還請楊太守將另一句也賜下。”

太守出馬,天然換來讚聲不竭,何況楊安玄所說的下句比起荀伯子來確切要高出一籌。

孔懿等人紛繁點頭,馮立歎道:“楊太守這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說得很有深義,戰國期間諸子百家相互爭鳴,盛況空前,可惜漢武帝時‘免除百家,獨尊儒術’,才讓其他學說日見殘落。”

孔懿所乘的牛車是淡青色長型車廂,長丈許、寬六尺,擺佈出簷,有窗可觀景,車內非常寬廣,放著憑幾,孔懿與孔鮮、孔苗三人坐在車內,不覺擁堵。

孔懿笑應道:“潁陰荀家,乃荀卿先人,曆代大儒層出不窮,老夫敬慕久矣。荀郎幼年英姿,活力興旺,可見荀家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這幾天荀、陳、馮三人立壇講學,楊安玄亦到聽講。荀歌多講《論語》、《周易》和《春秋》,陳達則授《大學》、《詩經》,而馮立最成心機,主講《論語》和《尚書》,言語當中卻透暴露對法家的推許。

豈不聞楊安玄在汝南任太守時,周家被他折騰得半死不活,自家現在遠不及周家權勢,此次來鄢陵本為奉迎湊趣,侄兒不知好歹,如果獲咎了楊太守,荀家的日子怕是難過了。

話音剛落,荀伯子便大聲道:“百家爭鳴方為高。”

孔苗在車內,聽到楊安玄的聲音,內心小鹿亂闖,夢中無數次思惟過相見的場景就在麵前,身前車簾卻有如鐵幕,伸脫手又縮了返來。

說罷,孔懿舉杯飲了一口,指著身邊孔鮮對著荀伯子道:“犬子孔鮮,與荀郎年事相仿,你們多多靠近。”

楊安玄怒容一閃而過,他苦心營建禮賢下士的形象,自不會因荀伯子的無禮放棄,佯笑道:“荀公過慮了。令侄所作‘百家爭鳴方為高’立意高,對仗齊,實為佳作。愚敬你們叔侄一杯。”

嘴角笑意剛起,又恐父親查覺,悄悄地望了一眼孔懿,見父親用心看書並未查察,這才謹慎翼翼地抿著嘴偷笑。

把身子靠在車廂上,孔苗聚精會神地聽著車外寒喧談笑之聲,臉上時不時暴露笑容,眼淚卻在不知不覺中流下。

天氣漸暗,廊下暴風吼怒,廳外世人受不住風寒,紛繁迴歸住處。

雪下得很大,半晌工夫楊安玄身上地盤裘肩頭便積了薄薄一層雪花。

楊安玄朗聲笑道:“夫子跋涉千裡前來傳經送寶,愚迎上幾步算甚麼。”

荀歌鬆了一口氣,瞪了一眼侄兒,道:“愚叔侄謝過楊太守漂亮。荀伯子,還不快舉杯。”

貞觀之治離現在不過二百餘年,應當說世事、民氣、民風、民情相去不遠,更輕易實施。

王鎮惡喜好議論軍國大事,經常論及楊太守在洛陽、下邑破敵之事,李彪心中詫異,這個王鎮惡是個異人。

孔懿讓孔鮮與楊安玄同業,本身重新登車,見車內女兒低頭不語。孔苗的心機孔懿曉得,無聲地感喟一聲。

說罷,荀伯子傲岸地昂開端,用眼角掃了一眼楊安玄,對勁之情溢於言表。

進入潁川郡後,沿路驛站免費食宿,讓李彪鬆了口氣,要不然這一起前去鄢陵,囊中羞怯不知回程該如何是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