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玄苦笑一聲,道:“三叔此次做得過分較著,董尚書是個奸佞之人,對事不對人,愚不怪他。隻是三叔替愚受責,愚心何忍,明日派人送些禮品前去安撫。”
徐羨之之侄徐逵之娶劉裕長女劉興弟為妻,在中軍府任參將,伉儷兩人亦在府中居住。劉裕妻兄臧燾為中軍參軍事,也住在將軍府中。
劉毅曉得何無忌為人暴躁,遇事溢於言表,本身如果膠葛下去,何無忌真會前去都城為劉敬宣相辯。
楊孜敬率軍追擊,至武原城時慕容昱率救兵趕至,在武原城外兗州軍交兵。爭戰兩場,不分勝負,楊孜敬向楊安玄要求救兵。
王鎮惡略帶戀慕隧道:“主公,愚亦想領軍出戰,早覓封侯。”
檀憑之與劉裕一起在京口起兵,與皇甫敷在羅落橋苦戰,兵敗身故,劉裕深為憐惜,將其所部的兵馬仍歸其子侄統轄。劉裕主政以後,寵遇檀家後輩,檀和之、檀韶、檀祗、檀道濟等人皆委以重擔,檀家人亦忠心於他。
曆任揚州刺史都是朝堂重臣,不乏愛好豪華之人,府衙修建得嚴肅氣度,府中前矗立著兩座闕樓,中間的闕道直通高台上的刺史府,府門前兩排兵丁按刀而立,威猛雄渾。
劉毅鼓勵了半天,對這個措置天然不滿。劉敬宣貶職為民,過個一年半載劉裕隨便找個來由便能讓他複起。他與劉敬宣已結下深仇,難以化解。劉敬宣是劉裕麾下重臣,劉毅不肯等閒放過劉敬宣,欲藉機撤除劉裕一臂。
楊安玄想了想道:“愚成心派傅弘之為巴西太守,調任文處茂為兗州任城太守;保舉時延祖為丹水太守,以張誕接任巴東太守,孟龍符是巴郡太守,如許三巴之地儘在把握,謝、檀兩人能有何為。”
王鎮惡道:“朝廷委派了梓潼太守和廣漢太守,看來是不想讓主公等閒獲得這兩郡。”
劉敬宣攻打涪縣之時,楊孜敬與南燕的戰役已經結束。
此次劉毅借劉敬宣兵敗大造陣容,劉裕的名譽遭到打擊。門閥世族本來對劉裕冇有好感,見劉毅的衛將軍反壓劉裕的中軍將軍一頭,有人覺得劉毅將會超越劉裕,將來能夠執掌朝堂,紛繁前去曆陽拜訪。
楊安玄嘿然笑道:“梓潼太守檀和之,檀憑之之子;廣漢太守謝詢,謝家後輩,劉豫章的手伸得真長。”
楊安玄收到郗恢等人送來的信時,朝堂上已經吵成一團。中書令謝混率先發難,奏稱劉敬宣損兵折將,有損朝廷聲望,需加懲辦。
因而,劉毅向朝廷奏本,劉敬宣罪惡嚴峻,不能免官輕縱,應下廷尉論罪。京中門閥在他鼓勵下,紛繁要求重處劉敬宣。此時,劉敬宣此時已被貶為百姓,再要重處便是要他的命了。
江州刺史何無忌與劉敬宣是表兄弟,得知劉毅上躥下跳關鍵表弟,憤然寫信給劉毅,警告劉毅不要羅織罪名、公報私仇,不然他要前去曆陽拉劉毅一同進京到天子麵前辯上一辯。
趙田笑道:“朝廷任命了兩位太守,總算有所賠償,給朱超石和沈慶之升了官,一個是伏波將軍,一個是淩江將軍,都是五品,這兩個小子年紀悄悄,將來必定要超越仆了。”
豫州治所曆陽,西北有山名雞籠(1),與建康玄武湖畔的雞籠山同名,秀美尤過之,被稱為“第四十二福地”。
襄陽,楊安玄對朝堂局勢洞若觀火。郗恢、陰友齊常有函件來往;曾安每旬一次會詳細將朝堂上產生的大小事諜報與他知。暗衛稟報的多是官方風向,綜合這三者的資訊,楊安玄固然遠在襄陽,乃至比朝堂上的諸公對局勢掌控還要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