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鋒漢起_第三百二十七章各自籌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爺賞識,實乃犬子之幸。”陰友齊安閒應道:“犬子來信亦常提及王爺仁德,得知王爺安然返京不堪歡樂。”

此次劉裕受封車騎將軍,檀韶隨府遷轉,成為車騎將軍參事,加號龍驤將軍。檀韶好酒貪橫,不通政理,但劉裕喜好他作戰英勇,忠心耿耿,視為親信。

陰友齊麵帶淺笑,道:“萬歲和王爺待臣百口恩重如山,臣縱粉身碎骨難報萬一,安敢居功。”

劉毅朗聲笑道:“多謝中書令美意接待,桓氏餘孽不過是苟延殘喘、覆手可滅,何足掛齒。”

烏衣巷,謝府花圃,望春樓。樓高三丈,紅柱青瓦,四周開窗,高樓上賓朋滿座,中書令謝混宴請左將軍、豫州刺史劉毅。

一曲奏罷,樂工悄悄退下。司馬德文輕歎道:“陰卿,天子蒙難,多虧你一起照看,孤甚為感激。”

你情我願,各有所求,樓內一片歡聲笑語,皆大歡樂。

數匹快馬馳進洛陽宣陽門,銅駝大街人來人往,香車寶馬不竭,西域的販子牽著駱駝招搖過市,各種服飾、口音將洛陽城變得活潑、熱烈、繁華。

遠遠就看到齊雲高塔,楊安玄策馬從塔下奔過,在太守府門前跳上馬,有小吏奔出牽馬。舉步朝太守府行去,楊安遠得知三弟到來,忙帶人迎了出來。兄弟倆閒話幾句,楊安玄先到內宅拜見了董氏,又抱了抱侄兒,把帶來的禮品奉上。

劉毅道:“謝家後輩皆是一時豪傑,愚成心請幾位賢才前去曆陽互助。”

王府大殿四梁八柱,空曠高敞,雕欒鏤楶,青瑣丹楹,極儘華麗。殿內用帷帳相隔,樂工坐於帷後輕調瑤琴,和著窗外碎雨,動聽動聽。

龍驤將軍檀韶站在他身邊,不解地問道:“主公為何堅辭留京,主政朝堂豈不是更能一展抱負。”

司馬德文尚不知此事,趕緊發聲細問,陰友齊把顛末報告了一遍,司馬德文連聲感慨道:“楊卿,真忠臣也。”

謝混笑道:“希樂以詩言誌、氣勢不凡,天子有旨,讓左將軍府的文武官吏皆隨你前去曆陽到差。”

陰友齊笑道:“王爺慧眼識人,知人善用,楊安玄定會竭誠報效王爺。”

…………

世人覺得劉裕欲學桓玄三讓,因而天子親臨劉裕府中勸說。劉裕驚駭,前去宮城陳述願回京口重整北府軍、安寧天下之意。

陰友齊持續道:“臣竊覺得犬子在汝南對王爺的助力會更大一些。”

左邊,度支尚書陰友齊跪坐在席,兩人靜坐喝茶,聽著雨聲琴聲。案上博山爐,捲菸從鏤空的山形中散出,好像雲霧環繞的海上仙山。

琅琊王司馬德文身著青色繡袍,頭戴綸巾,神清氣朗,一掃江上顛沛時的頹色。

司馬德文抓起放在席上的麈尾把玩,緩緩語道:“楊刺史做過東宮侍讀,是天子近臣,與孤亦算靠近,隻是厥後率軍救濟洛陽,便再未見過。孤聽卿說過,桓玄兵敗時楊刺史曾率軍前來救援天子,隻是未曾趕上,隻救下太後、皇後等人。”

劉毅則分歧,與士族門閥交好,攜文人名流同遊,訪名僧、招名伎,寄情山川,飲宴雅會,在京中風評極佳。

此次請劉毅前來赴宴,謝混亦有讓族中後輩前去豫州之意,王謝雖是頂級門閥,但族中後輩浩繁,能多幾人退隱老是功德。

陰友齊道:“楊刺史急著救駕,當時隻帶了兩條船百餘人南下,救走太後以後,楊安玄又持續帶人前去江陵救駕,隻是晚了一步,被桓振賊子先行占有江陵。楊安玄潛入江陵城中梭巡多日,找不到機遇纔不得已分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