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鋒漢起_第三百七十八章選賢舉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驃騎、車騎、衛將軍、以及四征四鎮等將軍吸引力不大,楊安玄已是右將軍,位在左將軍劉毅以後,至於劉裕已是車騎將軍,搶先兩人一步。

劉裕沉默不語。

“此次劉裕執掌朝堂,定然要對主公和劉毅等人做出讓步,主公和劉豫州的將軍之位會往前移。”王鎮惡道。

劉穆之道:“晉室經司馬道子父子亂政和桓玄篡逆以後,天命已經轉移。主公京口舉兵,逐走桓玄,功高蓋世,如果主公不做這個揚州刺史,另有何人能做?”

楊安玄對勁地一笑,道:“朝中諸公多是屍位素餐,事件多由這些小官吏措置,這些人若能為我所用,便是朝堂上諸公皆為劉裕所用亦是空殼。”

楊安玄不覺得然隧道:“此許浮名,不消在乎。倒是朝廷為均衡乾係,極能夠讓中書令謝混擔負將軍之職,很能夠是領軍將軍,保護皇城安然。”

楊安玄瞪了她一眼,道:“把你發放到梁州漢中去,與慶之團聚。”

半個月後,楊安玄收到京中資訊,朝廷任命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兼任徐、青刺史。

諜報的最後是武陵王司馬遵正月二十五日逝,年僅三十五歲,追贈太傅,諡號忠敬。

東晉立朝以來,揚州刺史前後由王導、王敦、庾冰、何充、殷浩、王述、桓溫、桓衝、謝安、司馬道子、司馬元顯、桓玄、桓謙、王謐等人擔負。

為了安撫劉毅和楊安玄,豫州刺史劉毅進衛將軍,雍、兗刺史楊安玄進前將軍。

義熙三年的除夕,一輛牛車駛進府衙後宅,楊湫相伴著陰慧珍前來拜見袁氏,一家人初次在一起團聚過年。

揚州,古九州之一,有揚一益二之稱。現在益州已分為梁、益、寧三州,揚州也劃出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等七郡歸入江州,麵積大不如前。即便如此,揚州仍轄丹揚、吳郡、吳興、會稽、新安、東陽、臨海、永嘉、宣城、義興、晉陵等十一郡。

劉裕重重地一拍案幾,大聲道:“毫不成能。”

等皮沈走後,劉裕召劉穆之入內扣問。

楊安玄感遭到王鎮惡身上披收回的自傲和豪氣,這類自傲不但呈現在王鎮惡身上,也呈現在雍州官吏和百姓身上,這恰是楊安玄極力想要獲得的凝集力,與揚州刺史比擬,楊安玄更欣喜獲得雍州高低的認同。

文職大員有錄尚書事,此職原也是王謐的任,估計此次劉裕進京會占有這個位置,尚書左仆射孔安國,中書令謝混,丹陽尹孟昶,侍中孔靖、袁恪之以及六部尚書。

來到大堂以外,劉穆之取紙筆疾書,“皮沈之言不成從”,命酒保將紙條送與大堂上的劉裕。

楊安玄將諜報收好,道:“劉裕逐走桓玄,重興晉室,手握北府雄軍,聲望太大,劉毅與京中門閥交好亦隻能暗中對於,冇法阻其進京,愚更是鞭長莫及。”

義熙四年(408年)正月九日,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馬德文代替司徒之職,原揚州刺史、司徒王謐於年前病逝。司徒之職已定,接下來便是商討揚州刺史的任命了。

五部尚書有所變動,丹陽尹孟昶兼任吏部尚書;原吏部尚書郗恢遷尚書右仆射;兵部尚書董懷穩定,左民尚書袁湛兼任侍中;度支尚書陰友齊遷任祠部尚書;與原祠部尚書吳隱之對調。朝中首要位置多被劉裕掌控。

一石擊起千層浪。何無忌、劉道憐、侍中孔靖、左民尚書袁湛、祠部尚書吳隱之以及多量的朝臣推舉劉裕;豫州刺史、左將軍劉毅不肯劉裕入朝主政,保舉中領軍謝混;雍州刺史、右將軍楊安玄則保舉戶部尚書郗恢,暗中讓度支尚書陰友齊保舉琅琊王司馬德文屬意的丹陽尹孟昶;朝野表裡群情紛繁,一時未有決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